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4-11 11:33:31
有黑龙江商业大学??
是哈尔滨商业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上财申请失利,上海的学科点申报严重撞车是重要原因。上海的高等教育,比北京的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要弱一些,特别在人文社科领域更为明显。如上交对人文社科的重视和发展,至少比清华晚十年起步。同济的人文社科也是差强人意。为了上海高校长远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上海这次好象采取了保四所985学校的战略,因此,牺牲一些学校的利益在所难免。象上财的公共管理学科,有一级硕士点,有重大社科基金和若干一般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以及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支撑,但为了给四所学校让路,在上海就被拿掉了。学校申报的四个项目,到上报教育部时只剩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了。开始还听说这个学科已经申请下来,但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正式文件中,又没有看到这一结果。真是时也、命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5:04:38
32# Anonymous
其他的观点认同,但是上海保四所牺牲其他的观点持有异议,因为上交复旦同济华师这四所设有研究生院的985大学是可以自行审批一级博士点的,无需和上财上外东华他们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6:20:09
33# 海里活 别人讲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证明那一个结论,还被你否了。呵呵。不过你的论据很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33# 海里活
有研究生院的学校有自行申批权,但还是受原来一个地区申报学科基数的限制。上海只有这四所学校用了的名额还有剩余,才由其他学校去竞争。其他省市也是这么分配名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7:18:54
35# Anonymous 原来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7:23:02
国内现在博士硕士大跃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9:01:06
上财现在的学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只要能把现在这些学科中的几个做好做强,就非常不错了,加州理工学院只有6个系,一桥大学只有4个系!上财千万要克制住学科扩张的冲动,顶住社会和舆论以及排名压力,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坚持“宁缺毋滥”的学科原则,以一桥大学(而不是LSE)为参照,集中资源建设少数顶尖学科。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让喜欢大而全的学校去争去比谁的学科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9:33:09
我们国家就是有太多人喜欢门户之争,但凡把这个精力拿到做研究上,研究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为什么要去争谁是领头羊?争到了又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很优秀能进入所谓的领头羊学校?

经验表明,真正强悍的学校是不需要参与争论的,反倒是些没有自信的学校才不断地发起争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9:47:22
leftright 发表于 2011-4-11 19:01 上财现在的学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只要能把现在这些学科中的几个做好做强,就非常不错了,加州理工学院只有6个系,一桥大学只有4个系!上财千万要克制住学科扩张的冲动,顶住社会和舆论以及排名压力,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坚持“宁缺毋滥”的学科原则,以一桥大学(而不是LSE)为参照,集中资源建设少数顶尖学科。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让喜欢大而全的学校去争去比谁的学科多吧。
你搞清楚情况没。现在是上财主动申请而没成功,而不是没去申请。装什么清高,上财校领导指不定躲哪难过呢。居然还有人在这为他摇旗呐喊。真是佩服,估计他们领导自己都想不到。不去思考申博的原因,而是在这装清高,不仅阻碍自己进步,也让人觉得可悲可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9:49:59
xueshunan 发表于 2011-4-11 11:21
1# 和记忆赛跑           原因非常简单  你看看去年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一级学科评选规则就知道了,评选一级博士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必须要有二级博士点才能评一级博士点    上财在法学和公关管理上都没有二级博士点  没有资格参评  所以就更不需要遗憾了   而外经贸法学本身就有两个二级博士点了 西财法学好像也有二级博士点  当然西财在四川省评议上是占了便宜了。  最后  有了二级博士点是进入一级博士点评选的门槛  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拿下一级博士点  还要看整个候选人的实力和分配比例  这就是为什么上财农林经济管理虽然有二级博士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二级博士点  但是照样评不上的原因,因为候选人太少   实力比上财强的也太多在这两个学科上。   所以没什么遗憾的   明白规则就行了  当然  规则下也有照顾   能不能拿到照顾分 是另一回事。上财的这次申博失利主要原因在新设的学科实力不够  按照股则自动淘汰  顺理成章  没必要怨天尤人
这个比较像正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1:00:54
上财申请失利,上海的学科点申报严重撞车是重要原因。上海的高等教育,比北京的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要弱一些,特别在人文社科领域更为明显。如上交对人文社科的重视和发展,至少比清华晚十年起步。同济的人文社科也是差强人意。为了上海高校长远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上海这次好象采取了保四所985学校的战略,因此,牺牲一些学校的利益在所难免。象上财的公共管理学科,有一级硕士点,有重大社科基金和若干一般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以及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支撑,但为了给四所学校让路,在上海就被拿掉了。学校申报的四个项目,到上报教育部时只剩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了。开始还听说这个学科已经申请下来,但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正式文件中,又没有看到这一结果。真是时也、命也。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1329050

纯属瞎扯,985高校不参与地方竞争,自己评审,报道教育部公示,公示期间没有人异议,就全盘接受,如果有人举报啥的,就搞掉举报的,压根没有给谁让路的说法,主观臆断比较不符合科学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1:11:23
daxu 发表于 2011-4-11 19:47
leftright 发表于 2011-4-11 19:01 上财现在的学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只要能把现在这些学科中的几个做好做强,就非常不错了,加州理工学院只有6个系,一桥大学只有4个系!上财千万要克制住学科扩张的冲动,顶住社会和舆论以及排名压力,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坚持“宁缺毋滥”的学科原则,以一桥大学(而不是LSE)为参照,集中资源建设少数顶尖学科。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让喜欢大而全的学校去争去比谁的学科多吧。
你搞清楚情况没。现在是上财主动申请而没成功,而不是没去申请。装什么清高,上财校领导指不定躲哪难过呢。居然还有人在这为他摇旗呐喊。真是佩服,估计他们领导自己都想不到。不去思考申博的原因,而是在这装清高,不仅阻碍自己进步,也让人觉得可悲可笑。
加州理工学院、一桥大学有几个博士点?谁敢否认他们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上财目前的学科定位是“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实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毕竟“多科性”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陷入“大而全”的学科扩张冲动。所以我说这些也权当给上财提个醒。如果把学科定位从“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改为“特色鲜明的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可以更精确地界定上财的发展路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1:30:41
leftright 发表于 2011-4-11 21:11
daxu 发表于 2011-4-11 19:47
leftright 发表于 2011-4-11 19:01 上财现在的学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只要能把现在这些学科中的几个做好做强,就非常不错了,加州理工学院只有6个系,一桥大学只有4个系!上财千万要克制住学科扩张的冲动,顶住社会和舆论以及排名压力,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坚持“宁缺毋滥”的学科原则,以一桥大学(而不是LSE)为参照,集中资源建设少数顶尖学科。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让喜欢大而全的学校去争去比谁的学科多吧。
你搞清楚情况没。现在是上财主动申请而没成功,而不是没去申请。装什么清高,上财校领导指不定躲哪难过呢。居然还有人在这为他摇旗呐喊。真是佩服,估计他们领导自己都想不到。不去思考申博的原因,而是在这装清高,不仅阻碍自己进步,也让人觉得可悲可笑。
加州理工学院、一桥大学有几个博士点?谁敢否认他们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上财目前的学科定位是“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实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毕竟“多科性”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陷入“大而全”的学科扩张冲动。所以我说这些也权当给上财提个醒。如果把学科定位从“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改为“特色鲜明的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可以更精确地界定上财的发展路径。
小而精在国内没用的,死路一条。现在国内高校还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要想钱多,就要学科点多,招生人数多。 财经类院校必然要走向多科性大学,如果还死守以前的一亩三分地,只会越走越窄,甚至被兼并。换个角度看,多科性财经院校也是由财经学科本身的发展促使的。现在财经学科的范畴,不说比20年前,就是10年前都大得多。学校只能顺应趋势,只要不失自己的财经特色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07:10
是该好好反思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08:19
40# daxu 如果上财这次申博成功   leftright之流肯定又是锣鼓喧天 指桑骂槐   现在挂了零蛋  尽然开始辩解说要效仿加州理工  真真是把诡辩的精神发挥了极致  这么个人物不去当律师可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09:32
daxu 发表于 2011-4-11 21:30 小而精在国内没用的,死路一条。现在国内高校还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要想钱多,就要学科点多,招生人数多。 财经类院校必然要走向多科性大学,如果还死守以前的一亩三分地,只会越走越窄,甚至被兼并。换个角度看,多科性财经院校也是由财经学科本身的发展促使的。现在财经学科的范畴,不说比20年前,就是10年前都大得多。学校只能顺应趋势,只要不失自己的财经特色就行。
学科规模要上去容易,要下来就难!就好比一个人要长胖容易,要减肥就难!现在财经院校不比10多年前,那时候财经院校学科面很窄,基本上全是财经学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财经院校学科面已经很广了,经济、管理、法学、人文、数学、信息等等都已覆盖,但是无论是老本行财经学科还是新拓展的学科,都说不上强,所以就导致了多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状。如果说10多年前财经院校“增肥”是势在必行,那么现在财经院校“瘦身”或者“节欲”也是适逢其时。本来财经院校资源就有限,如果再铺大摊子,学科越多,那么各个学科获得的资源将被摊薄,那么最终所有学科都将因为营养不良而成为“矮子”。而如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小而精的几个学科上,那么才有可能和综合大学的经管学院并驾齐驱。所以对于财经院校而言,“大而全”才是死路一条,“小而精”才是生存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15:26
47# leftright 你还没理解财经学科现在发展的趋势。现在单独发展一个学科是没用的,要多学科支持。以财经为例,需要法学,计算机,数学,外语等多学科支持。既然参加了这个游戏,即使结果不如人意,也没必要说这个游戏没意义。何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30:15
从05年开始关注财经院校  冷眼热眼看去 对于上财说句良心话  他们是开启财经教育改革的一股力量  但是有个现象必须反思:那就是为什么上财官方包括民间对于改革宣传的那么厉害  看起来力度也很大  海归土鳖一锅烩   但是一到国家的硬指标争夺和考核  上财就刹羽而归  总让人遗憾?以至于 一些人都开始自我解嘲起来  说这个游戏没意思  要么说上财不看重这个,但是扪心自问 真如如此嘛? 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一级博士点申博   这对于在中国的高校来说  可谓事关生死。
    你可以觉得房价高  但是大家都去买房争房 市场只能越来越热  有一处房子放在那里总比租房流落街头的强  就算今天不住 你也可以以后养花种草当摆设都可以的, 你要相信  在中国 想做个少数派  精英派 特立独行很难  参与游戏规则你有机会赢得  不参与游戏规则就是死路一条。
    下一阶段是传说中的财政部与教育部共建  不知道又是谁哭谁笑  在一下部是新一轮国家重点的评估,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上财走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46:19
42# tao*****ao76 你 自己主观臆断吧  还说别人。  虽然985高校这次是自审自设  但是他们也要占用一个地方的总名额  国务院学位办把一级学科按一定数目都分配了到各省直辖市  上海市总名额有限。总之  这次申博985高校是占尽了便宜  好多理工科院校  财经学科和法学都是个什么玩意  都能批下来  真是明抢。其次是地方普通大学  也得了便宜 ,最惨的就是教育部非985的高校   上财就是代表   上不了天也入不了地 悬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2:53:56
daxu 发表于 2011-4-11 22:15
47# leftright 你还没理解财经学科现在发展的趋势。现在单独发展一个学科是没用的,要多学科支持。以财经为例,需要法学,计算机,数学,外语等多学科支持。既然参加了这个游戏,即使结果不如人意,也没必要说这个游戏没意义。何必呢。
想喝牛奶,难道就要养头奶牛?财经学科需要外语、计算机支持,难道就要办外语学院、计算机学院?现在的企业界很流行业务外包,即保留最核心、最擅长的业务自己做,而把非核心、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专注于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从而实现最大的效益。

作为个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禀赋,只有把自己这个天赋发挥到极致,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而如果像天龙八部里的苏星河一样,四处涉猎,终究难成大器,正如天涯子所说:“星河的资质本来也是挺不错的,只可惜他给我引上了岔道,分心旁鹜,去学琴棋书画等等玩物丧志之事,我的上乘武功他是说什么也学不会的了。”

作为一所学校也是如此。每所学校都因为各种因缘际会,而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把重心放在弥补劣势上,那就相当于想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做好,这样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达到的效果也远不及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业务上。这么说并不是说财经院校就必须局限于财经学科,而是可以像一桥大学那样,专注于几个学科,如一桥大学就专注于经济学、商学、法学、社会学四大学科,照样是顶尖大学。

目前中国的大学舆论,完全被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所主导。所谓的“大而全”的学科发展模式,对于这些学校当然比较适合,因为这些学校拥有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最多。而如果财经院校也跟风追求“大而全”,却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撑,那么不仅难成大器,还可能把原来的优势丧失殆尽。所以“大而全”是综合大学的天堂,财经院校的墓地!“小而精”才是财经院校的立身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3:05:27
跟你讨论没啥意思。建议你写封建议信给上财校长,建议他解散除财经学科以外的学院,你看他怎么回你。静候佳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3:17:26
52# daxu              上财恰恰是搞多科性  搞综合类财经的急先锋  其他财经都是看他先摸着石头过河  以至于他失足的地方  其他财就幸运的躲掉了。 接二连三的失利   上财必须反思  但是整个财经院校也需要反思  和理工院校比  我们得到的一级学科点太少   我们还在争取一个两个的时候  人家十几个的往下批   就跟火车道上趴煤球的山民一样恐怖!而且 理工科院校都把财经人文学科的争夺摆在财经院校家门口 了    理工科发财经的的优势比财经院校可后劲足!  我们如果还想走回头路 那就死的更难看 硬着头皮走还能见一线曙光  。国外有国外的现实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国外的模式到中国来想霸王硬上弓只能是一厢情愿。在中国  规则说的说 说白了 人情关系说的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3:17:48
47# leftright
我觉得财经院校必须做大,这是条俗路,但是趋势,别套国外什么伦敦政经,麻省理工等案例,国外的行情不一定适应中国国情,就像吃饭一样,首先得吃饱,然后才能吃好,在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开始在渗透财经人文学科,地方院校获得更多地方资源的今天,你不走俗路那就是死路一条,其次,做大的过程并不影响做强,把学科做大的同时巩固原有优势学科实力,并通过这个做大过程中所获取的更多的资源来给原有学科补充能量并植入一些新的理念和元素,同时,新兴学科成长成为骨干学科需要一定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不可能说要盖十层楼然后下面九层就不需要了,你先走两步,那就有先发优势,先动手的,那就能先抢到食,在学科建设方面,如果大家想做专而不做全的话,就可以看看中财的以前的杯具,中财在很长一段时间不重视理论经济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建设,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依靠应用经济学做门面,大部分资源也是投入在这个学科里,当然最后他获得了该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但是可以想想,中财在其他领域丧失了多少话语权? 有多少人认可这些方式?好在校方决策者认识到这些问题不太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了些激进的方式,所以这些年来,法学  理论经济学,管理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在这些学科上与其他重点财经的差距已经很小,并在这些学科上有了不对称的优势,今后的发展思路估计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拳头学科,并扶植其他学科的发展,依然是要做全,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财经大学在做全这个理念上应该是统一共识的,只是具体到每所学校,实施的手法有一定的区别而已,今后十年,这些财经院校依然是以十年前那些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为自己的品牌,但是在教育讲坛上,会有更多的发言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23:35:14
51# leftright
如果有条件,当然养头牛更好,除了有奶喝,还可吃牛肉,无聊的时候还可以挤奶,但是养奶牛得有草地,所以你得圈地,在各综合理工以及地方大学大搞圈地运动的今天,你不但不想维护自己的领地,还想出卖自己的土地,还幻想着别人养牛挤牛奶给你喝,真要被他们把地圈完了,别说牛奶,估计牛屎都不一定愿意给,都时候估计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会被他们吞噬,你再来想养牛为时已晚!
别忘了,“狼真的来了!”搞理想浪漫主义真的不好,我们得面对现实,现实就是,我们必须圈地,还得养奶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0:05:36
海里活 发表于 2011-4-11 23:17
47# leftright
我觉得财经院校必须做大,这是条俗路,但是趋势,别套国外什么伦敦政经,麻省理工等案例,国外的行情不一定适应中国国情,就像吃饭一样,首先得吃饱,然后才能吃好,在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开始在渗透财经人文学科,地方院校获得更多地方资源的今天,你不走俗路那就是死路一条,其次,做大的过程并不影响做强,把学科做大的同时巩固原有优势学科实力,并通过这个做大过程中所获取的更多的资源来给原有学科补充能量并植入一些新的理念和元素,同时,新兴学科成长成为骨干学科需要一定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不可能说要盖十层楼然后下面九层就不需要了,你先走两步,那就有先发优势,先动手的,那就能先抢到食,在学科建设方面,如果大家想做专而不做全的话,就可以看看中财的以前的杯具,中财在很长一段时间不重视理论经济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建设,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依靠应用经济学做门面,大部分资源也是投入在这个学科里,当然最后他获得了该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但是可以想想,中财在其他领域丧失了多少话语权? 有多少人认可这些方式?好在校方决策者认识到这些问题不太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了些激进的方式,所以这些年来,法学  理论经济学,管理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在这些学科上与其他重点财经的差距已经很小,并在这些学科上有了不对称的优势,今后的发展思路估计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拳头学科,并扶植其他学科的发展,依然是要做全,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财经大学在做全这个理念上应该是统一共识的,只是具体到每所学校,实施的手法有一定的区别而已,今后十年,这些财经院校依然是以十年前那些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为自己的品牌,但是在教育讲坛上,会有更多的发言权!
做大、做强、保持优势特色,目前中国只有一所大学真正做到了这三点,那就是清华大学。以工科起家,拓展到文科、理科,此谓“做大”;文科、理科从空白到顶尖,此谓“做强”;保持工科的领先地位,此谓“保持优势特色学科”。在背后支撑的,是清华每年数十亿的经费资源和难以估量的其他巨大资源。而目前的财经院校,哪所敢说自己的财经学科可以与清华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比肩?举全校之力尚不如清华的一个学院,那么所谓的“做大”、“做强”、“做全”,不还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吗?与其如此,不如放弃“做大”、“做全”的冲动,专心“做强”,倒还有机会屹立于高校之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0:08:34
海里活 发表于 2011-4-11 23:35
51# leftright
如果有条件,当然养头牛更好,除了有奶喝,还可吃牛肉,无聊的时候还可以挤奶,但是养奶牛得有草地,所以你得圈地,在各综合理工以及地方大学大搞圈地运动的今天,你不但不想维护自己的领地,还想出卖自己的土地,还幻想着别人养牛挤牛奶给你喝,真要被他们把地圈完了,别说牛奶,估计牛屎都不一定愿意给,都时候估计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会被他们吞噬,你再来想养牛为时已晚!
别忘了,“狼真的来了!”搞理想浪漫主义真的不好,我们得面对现实,现实就是,我们必须圈地,还得养奶牛!
狼真的来了,当心你的奶牛被狼吃了!圈地,养奶牛,喂狼?!不如把自己的刀子磨锋利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0:40:21
56# leftright
说来说去,那就是要迫于外部压力而放弃求生的欲望了,是的,财经院校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这些压力正是我们要求上进的动力,我们与清华北大复旦上交这些后来居上者输的不仅是实力,也不是平台,而是志气,就整体学科实力来说,财经院校的光芒被这些名校所笼盖,但横向对比来说,我们并不是变弱,而是增强了,并在财经界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财经大学很多学科也还能排在前列,比如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中,上财 中财就比清华 复旦 南开排名要靠前嘛,只是这些能量被清北复交等稀释了,用电影《南征北战》的经典台词来说:不是国军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套用现在来说,不是财经院校太无能,而是综合名校太狡猾,他们能调配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他们平台的优势绞杀于财经院校于无形,正因为对手太狠太狡猾,所以财经院校不能坐吃等死,如果想死,那死的很容易,如果要死,早在十几年前,上财 中财就死了,死在复旦  清华的手下,被他们吃掉了,但是老一辈上财  中财人是有骨气的,他们宁要自己的狗窝,也不愿意睡再在人的金窝里当人家的傀儡,那么到了这一代财大人,是不是就要在安逸中逐渐消亡,摈弃上一代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呢?谁也不愿意在财经大学发展史上留下不光鲜的一笔,出路是什么,那就是做大做强!做大,你才能在我中有敌的同时做到敌中有我,队伍大了,你才更有战斗力!那些强势学科也不再是光杆司令,强势学科带领新兴学科相得益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0:49:21
很明显,哪所财经大学并没有因为“不务正业”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吧,哪所财经院校因为发展外语 哲学 计算机而影响到传统的金融  会计 等学科的发展了?相反,倒是得到了更多的红利了吧?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财经院校还是犹如琵琶半遮面吧,现在的曝光率,人气等岂是那个时候的人能想象的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21:41:35
58# 海里活

央财人现在的心态,就和10年前上财人的心态一样。正如你所说的,首先要吃饱,然后才能吃好。央财的一级博士学科长期以来非常单一,所以央财人对于学科的拓展、做大做全的愿望非常迫切,所以央财还处在“增肥”阶段。但是对于上财而言,无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一级博士点,早在1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由点到面得突破,因此对于重点学科、一级博士点的评选,都能够更加理性和坦然地面对。不仅如此,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上财的学科面越来越广,覆盖了法学、外语、数学、信息、文史哲等等领域。这个时候,如果任由学科扩张而不加限制,那么上财的学科体格必将走形,建设资源将被稀释,所以个人认为必须对目前的学科进行梳理,有所取舍,并对精心布局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首先是节欲,其次是健身,这也许是上财保持良性学科格局的良好途径。

此外,同为财经院校,各个学校由于特殊的社会、地理禀赋,可能也有不同的发展格局。比如西财、东北财,他们所在的区域,综合性大学相对不是很多,资源相对充分,所以有条件走“大而全”的发展路径。但是上财、央财等所在的城市,综合性大学已经饱和,教育资源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即使有“大而全”的发展意愿,也为客观环境所不允许,所以“ 小而精”的学科布局是内外部博弈后的最佳发展路径。类似的学校是一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这两所学校都处于高校林立、寸土寸金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内外部客观条件限制下只能走“小而精”的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这也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