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04 0
2011-04-07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觉写的还不错,分享一下:

        美联储(FED)三位对政策拥有投票权的地方联储主席在上周五(25日)的讲话中先后暗示,美联储可能会先于市场预期收紧货币政策。并表示,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在不久的将来,美联储需要退出现在的宽松措施。
  去年11月份,美联储表示,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每月购买量约为750亿美元。在历史上,美国人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外,还很少认真地考虑过其他国家的利益。美国之所以退出宽松政策,实在是经济形势所迫。
由于美国过去大发货币,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同时,近期中东和北非政治局势动荡,抬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创下近年来新高,而且白银、焦煤、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也上蹿到高位。倘若美国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原材料价格仍将会进一步上涨,则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将会再次重演。
  这不仅会导致另一场经济危机,而且还会拖累美国已见曙光的经济复苏。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降至8.9%,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表明美国国内正在经历缓慢的复苏,若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就会吞噬掉企业的利润,从而阻碍复苏进程。
  美国退出宽松政策是明智的,并且宜早不宜迟。但美国近期似乎没有加息的计划。据国际知名财经媒体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随着油价飙升,分析师上调对美国通胀预估,但预期2012年以前不会升息,因美联储等待经济可持续复苏的明确迹象。
  毫无疑问,不管美国加不加息,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对中国都会发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推动美元走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所受损失将会减少。但是,不要寄望美联储退出政策会对当前中国的通胀有所助力。
  尽管推行强势美元,有利于增强美元购买力,但却未必会遏制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在当前北非局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原材料价格难以形成很好的预期,这很可能会助涨原材料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在此情况下,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输入型通胀压力也难以见到尽头。
  同时,美国退出宽松政策,也不一定会减少热钱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当下的流动性过剩根源在于外汇占款,而外汇占款则主要来自于热钱。2月份,中国信贷下降到5千多亿,外贸也呈逆差,但流动性压力仍很大,原因就在于热钱在不断地为国内流动性添“油”。数据显示,今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5016.47亿元,环比增长近25%。显然,国际游资在不断地向新兴市场渗透。
  美国退出宽松政策,国际市场热钱将会有所退潮,但热钱进入中国,更多地为了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好处,正如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所言,人民币是目前最好的投资产品。在此情况下,中国热钱流入压力短期内难以减轻。更何况,中国控通胀的希望也不能寄托在别国身上。
  中国的通胀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由于重外需、轻内需,导致大力促出口以赚取外汇,形成大量外汇占款;由于重GDP、轻民生,导致**大力发展房地产经济,通过征地获得银行融资,形成大量银行信贷投放;由于重国企、轻民企,国企即使亏损也可以通过银行以货币补。这些重要的货币投放渠道是我国近年来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若不扫除这些根源,通胀生存的土壤也将长期存在。尽管美国退出刺激政策,对中国控通胀影响未可轻易判断,但长期来看,解决结构性问题才是中国控通胀的真正出路。


文章来源:http://forex.hexun.com/2011-03-30/128364758.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