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总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个的不幸。这句话已经被世人吟咏千百遍了,各自的不幸究竟是指什么不幸呢?痛苦、悲伤、忧愁、绝望、失落、悲剧…… 当一种 不幸延伸为悲剧,世界的意义就不在存在了。
有一种悲剧叫着痴迷,并为痴迷的痴迷而死亡,悲剧的诞生是岁月的癫狂与迷失。
偶然发现一个问题,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中,我发现一个 共同点。当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人中间插入第三者,在矛盾与纠葛中,慢性的会发展成为一种悲剧——其中一个会身披某种复杂情感而选择离开,当发现实在的离开并不能解决思想的魔力,内心的纠结会延伸到死亡的结束。可以把维特、乐蒂、亚伯特或冉阿让、马吕斯、小百灵看成一个三角形,各自在一个点,相互的关系形成三个角,但是只有一个顶点,即中心人物。当整个三角形处于运动当中,矛盾并不会显现,当运动处于相对静止,随着感情的深入,必有一个角会选择消失。剩下的两者淘汰第三者而成为一段线段,慢慢延伸成一条直线。悲剧的却始终遗留在直线的进程之中。
更有趣的事,我有个不大贴切的比喻。两个人才构成爱情,双方都把自己当成是对方的缠绵。跟财政学中提到的私有物品很相像,即排他性和竞争性。把人与物比当然不恰当,但是,谁又能否认爱情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呢?
我觉得维特和冉阿让都是悲剧的模式,悲剧延伸成为一种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