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086 27
2011-04-11
  有一道“数学题”,挪动一个数字,使等式“101-102=1”成立。注意: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而不能将两个数字对调。
  我承认,我花了十多分钟去思考,没能做出来。后来(当我知道答案以后),我又将这个题给某从事数据分析的人士做,他先在手机上把这个等式写出来(当时没带电脑),思考片刻,说,我编个程序算算。
  当然,这个题的难度与学历无关,哪怕你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未必能想出答案,即使小学毕业生,也不一定想不出答案。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里将这个归结为“思维定势”,一说到“挪动”,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左右挪动。但是对于这道题,左右挪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不是一般的数学题。”经过这么一提示,会冒出很多奇怪的答案,比如把1和=叠加,变成10-102≠1之类。但这些答案都不符合要求:只能挪动数字、而且只挪动一个。
  即使经过提示,不只可以左右移动,但是能够想到用上下移动来解决问题的人也不多。正确答案应该是,把2上移,变成上标。答案揭晓,真相大白,很多没做出答案的人此刻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
  如果思维在左右移动的框架里被束缚了,可以说是思维定势。但是告诉你可以不止左右移动,你就一定能想到把2移作上标吗?这是问题的关键。
  看来,思维的扩散是有路径的,所以我们常说“打开思路”。但是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思考经验产生的。思维本没有路,思考得多了,也便有了思路。但是当你沿着过去经验总结出来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又成了“思维定势”。
  如果你被告知,你思维定势了,你如果来突破此刻的思维困境呢?此一困惑,与哲学版众网友共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1 10:32:54
我以为是把=那上面的一横挪到101后面的减号上面,其实感觉现在的教育就是思维定势的起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0:41:04
2# kuailepanda
怎么样的教育才能让思维不定势呢?
思维有没有路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0:48:45
"思维本没有路,思考得多了,也便有了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1:10:52
从哲学的角度讲,人不可能逃脱思维定式的。如LZ所说,如果你刻意避开“思维定势”这本身就是思维定势。比如从A到B人们经常走某条小路,但你避免思维定势,你有时候走草坪,有时候翻栅栏……这样子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定式,即无定式。所以说真正的非思维定势,只能存在于陌生的第一次(即便第一次,你也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经历来下手的,你会想到以前种种类似、相似的情景)。与此相类似的一个名词就是,突破常规。那什么是常规?常规就是所有你(注意,是你本人,因为主体不同,相应面对的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以不同,从而常规不常规就是个相对的概念了)已知的范围之外的一切的东西。突破常规,就是发现未知之中最有效率的路径。也就是你要在你的常规之中发现你的特例。这完全与哲学的目的背道而驰。………………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1:49:19
思维定势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根据既定经验做事,可以节省时间,保证正确率。缺点是,容易忽视一些细节新情况,漏掉更好的思路想法。很多创新和发明都是在打破人力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中产生的。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照思维定势来思考的。我主张思维定势的同时,理性推导有没有更方便的思路。打破思维困境是困难的,我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只是不停的思考,寻找方法,实在没法突破,就只好放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