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曾看过一遍《阿凡达》,但我却把冯小刚张艺谋的电影看了三遍,如有需要,我还会再看,因我知很多事情会在电影院里发生,如果说一般导演只能摸一摸观众的上衣口袋还有可能被抓住,张艺谋在电影院里却能大摇大摆地把中国观众裤兜儿里的钱也掏出来,冯小刚还能把手神不知鬼不觉地伸进观众的西装内袋夹层里,他们都是大师,买别墅像我买汽车,我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得一点手艺,哪怕将将掏出观众破腰包里的钱也够我买别墅的了。
但是,我不记得我年轻时曾对别墅有过什么想法,我只记得,我只想当一个作家,二十多年前我与老狼曾在大学校园很认真地讨论,如果这一生能挣到足够的钱,有机会骑着自行车把中国转一遍我们就能心满意足地了此残生了——但大学毕业十年后,我们俩曾整月地开着捷达在中国的省际公路上荡来荡去,也没感到过什么意思。
活是那么荒芜孤独,只是成为金钱增值的工具,他慢待并欺骗年轻画家,实际上只是慢待及欺骗他年轻时的自我,他蔑视自己的过去,认为年轻梦想一无价值,只是被成功者用来赢利的工具——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本质上有点像我及我们这时代的很多人,他们用此刻的现实来攻击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他们没有成为他们曾经那么热切地想成为的那一种人,他们变成他们梦想的对立面——他们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成功究竟是何物?”当这个问题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会再一次进入惯性思维,“成功多半很不寻常”,而成功的代价当然也被我们惯性地一笔带过,我们只是追求成功,理由同样是社会性的“大家都这样”。 但我们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功样子就放在那里:冰冷、幽暗,闪亮,欺诈,优越——但为何那样子看起来那么邪恶?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像广告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进入他内心不敢进入的一个角落,翻开一个我们年轻时曾在上面写写画画的旧笔记本,看一看我们的过去,然后鼓起勇气来问一问:“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想买别墅基于一种想法,即在别墅里写作一定很不寻常,就如同当年梦想骑自行车游遍全中国会很不寻常一样,我定下一个目标,即全力赶去,却没有花时间再去想一想,那“不寻常”究竟是何物?更关键的是,我在考虑“完成梦想的代价”时干脆一笔带过,理由只是“大家都这样”。
最令人放松,我花大量时间研究广告,认为拉斯克尔说的“广告就是要给出消费理由”极有力量,甚至认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如何使用他的大脑”,使得他在我眼里显得很有性格——事实上,这只是因为我想要的别墅需要他的大脑帮忙。 是的,我曾看过一遍《阿凡达》,但我却把冯小刚张艺谋的电影看了三遍,如有需要,我还会再看,因我知很多事情会在电影院里发生,如果说一般导演只能摸一摸观众的上衣口袋还有可能被抓住,张艺谋在电影院里却能大摇大摆地把中国观众裤兜儿里的钱也掏出来,冯小刚还能把手神不知鬼不觉地伸进观众的西装内袋夹层里,他们都是大师,买别墅像我买汽车,我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得一点手艺,哪怕将将掏出观众破腰包里的钱也够我买别墅的了。 但是,我不记得我年轻时曾对别墅有过什么想法,我只记得,我只想当一个作家,二十多年前我与老狼曾在大学校园很认真地讨论,如果这一生能挣到足够的钱,有机会骑着自行车把中国转一遍我们就能心满意足地了此残生了——但大学毕业十年后,我们俩曾整月地开着捷达在中国的省际公路上荡来荡去,也没感到过什么意思。 想买别墅基于一种想法,即在别墅里写作一定很不寻常,就如同当年梦想骑自行车游遍全中国会很不寻常一样,我定下一个目标,即全力赶去,却没有花时间再去想一想,那“不寻常”究竟是何物?更关键的是,我在考虑“完成梦想的代价”时干脆一笔带过,理由只是“大家都这样”。 最近网上有一个华硕广告很吸引我,它讲的是一个成功的画商被“年轻时的自我”所困扰,他听到一个来自过去的破碎的声音,他遇到他当年追逐梦想时的身影,他所住的豪宅是他目前心灵的写照,冰冷、幽暗却闪亮,其中有一个房间是他从未进入的,那里面放着一台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年轻时的现实,那时他像现在的穷画家一样,只是为了画出心中的图画勤力工作,付不出房租,女友也离去,现在,他可以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年轻画家,其实只是在用很低的价钱买来“年轻时的自我”画的画,再高价卖出去,以此得到成功,但他的生
最近网上有一个华硕广告很吸引我,它讲的是一个成功的画商被“年轻时的自我”所困扰,他听到一个来自过去的破碎的声音,他遇到他当年追逐梦想时的身影,他所住的豪宅是他目前心灵的写照,冰冷、幽暗却闪亮,其中有一个房间是他从未进入的,那里面放着一台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年轻时的现实,那时他像现在的穷画家一样,只是为了画出心中的图画勤力工作,付不出房租,女友也离去,现在,他可以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年轻画家,其实只是在用很低的价钱买来“年轻时的自我”画的画,再高价卖出去,以此得到成功,但他的生活是那么荒芜孤独,只是成为金钱增值的工具,他慢待并欺骗年轻画家,实际上只是慢待及欺骗他年轻时的自我,他蔑视自己的过去,认为年轻梦想一无价值,只是被成功者用来赢利的工具——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本质上有点像我及我们这时代的很多人,他们用此刻的现实来攻击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他们没有成为他们曾经那么热切地想成为的那一种人,他们变成他们梦想的对立面——他们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成功究竟是何物?”当这个问题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会再一次进入惯性思维,“成功多半很不寻常”,而成功的代价当然也被我们惯性地一笔带过,我们只是追求成功,理由同样是社会性的“大家都这样”。
活是那么荒芜孤独,只是成为金钱增值的工具,他慢待并欺骗年轻画家,实际上只是慢待及欺骗他年轻时的自我,他蔑视自己的过去,认为年轻梦想一无价值,只是被成功者用来赢利的工具——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本质上有点像我及我们这时代的很多人,他们用此刻的现实来攻击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他们没有成为他们曾经那么热切地想成为的那一种人,他们变成他们梦想的对立面——他们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成功究竟是何物?”当这个问题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会再一次进入惯性思维,“成功多半很不寻常”,而成功的代价当然也被我们惯性地一笔带过,我们只是追求成功,理由同样是社会性的“大家都这样”。 但我们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功样子就放在那里:冰冷、幽暗,闪亮,欺诈,优越——但为何那样子看起来那么邪恶?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像广告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进入他内心不敢进入的一个角落,翻开一个我们年轻时曾在上面写写画画的旧笔记本,看一看我们的过去,然后鼓起勇气来问一问:“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但我们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功样子就放在那里:冰冷、幽暗,闪亮,欺诈,优越——但为何那样子看起来那么邪恶?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像广告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进入他内心不敢进入的一个角落,翻开一个我们年轻时曾在上面写写画画的旧笔记本,看一看我们的过去,然后鼓起勇气来问一问:“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98f8f0100l120.html) - 现实攻击梦想_石康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