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因为了解中国的历史情况,和世界历史的情况,特别是商业史和科技史的情况,我是读土木工程和能源工程的,但是我也化过不少心思在历史,和哲学,还有金融方面,才敢这样说话,当然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不怎么感兴趣,只是很简要的看过资本论的摘要,所以我才敢说这篇文章可笑,因为他只是很片面的说到了现象,却没有深刻的了解过成因,这个现象造成的根本原因,不清楚资本的流动.
我很承认我崇拜西方,我一直接受的就是西方教育,家庭是海归背景,自小就喜欢美国文学,和德国文学.相反我对法国文学很反感,
对于daydream532, 我就觉得你很可笑,单是看到你之前所贴出来的关于北京限制外来人口的那篇东西,真的觉得好笑.起码和你相比,大家都是大学生,你年龄应该比我大,但是现在呢,我开着BMW, 是一个高才生,而且还有份年收入在4万澳币左右的工作,还不包括额外奖金.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我的成绩和工作经历根本不用为前途发愁.而你可能要毕业之后好得为工作发愁. 你说你有良知,关心那些人,关心不是口里说的,你真实做过什么. 起码我还会在假期会中国的时候,帮老师忙亲自到那些家庭环境比较差的学生里补习,给他们买适合或者需要的书,那些喊着关心他们的人有没有做过,那些攻击我的人,有亲自去为那些人做过什么现实的事情吗?虽然我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什么,只是因为是我老师叫我去的,而没有这个数学老师,我成不了高才生,起码和你相比我还做过些现实点的事情,而不像你只说不做.
就是因为中国一种很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发展和欧洲,还有美国不一样.中国一直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但是有很宽广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文化,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就是缺乏一种很强悍的竞争意识,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君权至上历史,和欧洲中世纪的神权至上的文化相比.让中国在制度上走上了一条很不一样的道路.
特别中国现在才是处于一个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在于改革的道路已经确立,方向已经相对明确了,也就是说探索阶段已经是基本完成了,目前,就是真正的实行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的改变.在这25年左右,中国的各种资本,正在吸收中国过剩的人口,交纳各种税费、增强国力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这样多种资本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和之前中国经理2000多年的小农经济,还有前面30多年的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不一样,首先是资本的流动性高度增加,还有相互关系的越来越复杂,就算国家也不能完全的把资本固定,而另外一方面,各种资本的交易频繁,竞争激烈,而且这些资本都是为利润而来,交易成本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敏锐反应,影响他们的生存能力。他们对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要求更加苛刻。他们有愿望也有能力进行权钱交易,追求利润,自己购买适宜的公共产品及其产生机制,生产制度。如果不能在公开交易中合法地买到,他们就会在私下交易中购买。事实上,局部性的私下交易已经大量存在。 假如公开和私下的交易都不成功,他们可以退出交易,到另外一个地方寻找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这意味着资本抽逃,其结果便是税收减少,失业增加,社会动荡。这样的结果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承受.
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办法去营造一个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很多的历史,文化的原因,我不想一一去说,假如有时间我再去写),就要创造一个劳动力或其他生产要素更加便宜的环境。这就意味着降低土地价格,降低对劳动和环境的保护,以全社会甚至子孙后代的利益补偿高成本的制度环境,以维持对资本的吸引力,维持经济增长和政权稳定。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情况,也就是中国需要完成一个资本累积,建立完善制度所要付出的代价,就像40年前的日本,150年前的美国和德国,所做的一样.
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因素,中国没有办法说慢慢的等待这个资本累积的过程,不能说像美国那样花100多年去走,而且国外的竞争也迫使中国必须要加速去走这段路,结果就造成了现在中国的情况,而且必需要通过中央集权去维持整个国家的稳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中国的情况.
全球化的潮流根本就没有办法逆转,而且假如中国继续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道路,政府无力在国营工商业体系内安排城市剩余劳动力就业,无力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无力解决流通渠道不畅和供应短缺问题,30多年前的中国情况是怎么样,我想问问那些50多岁左右的知识分子就很清楚了.就封闭而言,开放才是中国的出路,世界开放同样蕴藏了巨大的利益,开放政策一方面将国外产品和企业引进了中国,一方面将中国的企业推向了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踏上了分工和进化的良性轨道,并且逐步熟悉并接受了世界通行的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规则体系,特别经历了20多年的摸索之后,中国的资本慢慢开始掌握在这个世界市场法则生存的,但是付出的代价,你们讨论的民工,保障问题之类,还有没有办法适应的企业,都倒了,没有竞争力的个人和群体都是这样情况下的牺牲品.就像我,假如中国环境不行,我可以跑去澳洲,澳洲不行,我可以跑去美国,甚至德国,日本,但是你觉得那些民工可以吗,有工作总比没有工作好.
假如中国在现在去建立保障制度的话,还有民主制度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交易成本上升,资本逃离,另外一个就是整个中国环境的不稳定.同样要中国现在发展出完善,和欧洲美国能拼的工业体制,或者那么完善的制度,根本不可能.不学行,先学跑,不可能吧.
我在中国的企业也工作过,在我假期的时候回中国实习,在国外的金融方面的公司,和矿业公司,也工作过,而且我接触很多企业管理的高层,高技术的人员,和政府高官,你可以说我所站在的立场在那个富人阶级,为富人阶级说话,我不介意
反正一句话,这就是一场交易,要付出代价,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
假如你想和我讨论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我随时愿意讨论,就像你想和我讨论关于技术问题一样,只要不是关于生物方面的就可以.
你可以说我不体谅那些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的人的痛苦,你可以说我体会不了那些民工的痛苦,甚至说我冷血.但是既然你起点低,或者其他原因,那你就应该更加的去努力,而不是抱怨.
对于楼上的,我很同意你的观点,而且我以上也做了解释.就像我当年选择出国,就是因为清楚市场的残酷,所以才选择出国增加自己竞争力,我在中国国内的话,估计就是进天津大学,或者同济,最保守是华南理工, 至于我目前不选择回来中国的原因,一个因为我还没有完成学业,另外一个,我觉得我还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打算回来,等我觉得有充分准备之后才会回来,因为我清楚中国现在的残酷. 3000左右,我指的是应界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自动化系的毕业生,造成误会不好意思,对于目前中国普遍的大学毕业生,收入大概是1000到15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