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536 14
2011-04-12
为了说明知识、智慧与悟性三者的关系,我就先说说知识和智慧的关系,而能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说得明白的人,当然是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现在的人的智慧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看看古代四个最有智慧的人是怎么说智慧与知识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里的“道”就是智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把我的智慧说出来,就不是我的智慧了,是知识了。
庄子在《庄子·天道》里的“轮扁议书”讲得特别清楚:知识可以说得清楚,而智慧是不可言传的,知识只是智慧的糟粕。
庄子在《庄子·天地》说:子贡南游楚国,返回晋国,过汉阴,见到一老翁浇菜园,抱着一个大瓮到井中灌水,吃力多而功效少。子贡说:你为什么不用水车呢,水车用力少而功效大。这老翁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这段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就是:“在学问上,做投机取巧之事的人,必产生投机取巧之心,有投机取巧之心的人,是得不到智慧的。”而学校让学生直接得到知识,用力少而功效大,就是做投机取巧之事,所以,庄子在学校刚刚开始出现一点点普及的苗头的时候,就指出了学校产生的问题。
释迦牟尼得道后,说:“止!止!我法妙难思。”
他的意思就是说:算了吧!算了吧!我把我的智慧讲出来,就变成了知识,你学习了这个知识,就离这个智慧就更远了。
孔子不愧是名师,说出来的话让人更容易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里的“知之者”是指有知识的人,“好之者”是有热爱的人,有热爱的人必有实践活动,而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智慧的人就是“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知识的人不如有热爱的人,有热爱的人不如有智慧的人。
实践活动离不开探索,而探索有两种:创造活动和重复创造活动的活动;有智慧的人可以进行创造活动,而人一开始都是没有智慧的,得到智慧的途径就是进行重复创造活动的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2 08:19:35
智慧产生知识,知识是智慧的影子,我们能不能由影子而感受到实物——就是由知识去体验到智慧呢?可以,这个反过程就由悟性来做,悟性是由知识体验到智慧的能力。
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是基因给的,人一出生,悟性就有高低差别和种类差别,我们可以发现有音乐世家、美术世家、文学世家、政治世家等,这些世家都与基因遗传有着紧密的关系,当然,如果大家都有同一种悟性,后天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悟性差别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好坏的基础,却是决定一个人某些方面优秀的基础,一个人没有音乐细胞,后天再努力,也成为不了音乐家。悟性高的男女结婚,后代往往是悟性高的人,而悟性低的男女结婚,后代往往是悟性低的人,悟性高和悟性低的男女结婚,就出现一定比例的悟性高和悟性低的后代;悟性高的人可以由知识理解到智慧,而悟性低的人只能理解知识。
在没有智慧的前提下,两个人有了同一种悟性,才是产生“共同语言”的基础,这个时候才能互相理解,才有“你理解我的心”的深刻体会。林黛玉与贾宝玉为什么有“共同语言”,就是因为两人有了同一种悟性;而贾宝玉和薛宝钗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贾宝玉愿意和林黛玉结婚而不愿意和薛宝钗结婚,就是因为薛宝钗没有那一种悟性,理解不了贾宝玉的心。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比林黛玉更好的结婚对象,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以世俗的眼光看问题,而贾宝玉是以悟性高的眼光看问题的。从这我们就可以知道曹雪芹是一个悟性非常高的人,当然,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曹雪芹的智慧成长发育非常快,短短十年间,就成为了大智慧者,所以,创造活动是智慧的唯一来源。

由于悟性高的人可以由知识体会到智慧,所以,悟性高的人在进行实践活动中,一是少走弯路,二是获得智慧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智慧的成长发育就比较快。因此,悟性的提高对人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人一开始悟性低并不可怕,因为人的大脑里潜在悟性就象大海一样宽广,只是这个悟性大海是沉睡的,你只要开挖,永远挖不完。
创造活动不仅是智慧的唯一来源,而且也是提高悟性的一条途径;每当出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时刻,都是你获得智慧和提高悟性的时刻。
思考是创造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思考有两种:第一种是“我”指挥着我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大家天生的都会做,平时我们说的思考都是这一种,而且只认为只有这一种思考是思考;第二种是“我”什么都不做,让我的大脑自由地去想问题;当我们睡着了,做梦了,就是第二种思考方式,但是,做梦是被动的第二种思考方式,对提高悟性没有什么帮助;主动的第二种思考方式,才是提高悟性的最佳途径。
那么,什么是主动的第二种思考方式?
禅定就是主动的第二种思考方式,禅定也就是入定,释迦牟尼、老子和庄子都是入定的大师,他们都是通过入定而开悟,唤醒了沉睡的悟性大海,他们的悟性实在是太高了!所以,想提高自己的悟性,就去学习入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8:20:11
为了说明知识、智慧与悟性三者的关系,我就先说说知识和智慧的关系,而能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说得明白的人,当然是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现在的人的智慧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看看古代四个最有智慧的人是怎么说智慧与知识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里的“道”就是智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把我的智慧说出来,就不是我的智慧了,是知识了。
庄子在《庄子·天道》里的“轮扁议书”讲得特别清楚:知识可以说得清楚,而智慧是不可言传的,知识只是智慧的糟粕。
庄子在《庄子·天地》说:子贡南游楚国,返回晋国,过汉阴,见到一老翁浇菜园,抱着一个大瓮到井中灌水,吃力多而功效少。子贡说:你为什么不用水车呢,水车用力少而功效大。这老翁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这段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就是:“在学问上,做投机取巧之事的人,必产生投机取巧之心,有投机取巧之心的人,是得不到智慧的。”而学校让学生直接得到知识,用力少而功效大,就是做投机取巧之事,所以,庄子在学校刚刚开始出现一点点普及的苗头的时候,就指出了学校产生的问题。
释迦牟尼得道后,说:“止!止!我法妙难思。”
他的意思就是说:算了吧!算了吧!我把我的智慧讲出来,就变成了知识,你学习了这个知识,就离这个智慧就更远了。
孔子不愧是名师,说出来的话让人更容易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里的“知之者”是指有知识的人,“好之者”是有热爱的人,有热爱的人必有实践活动,而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智慧的人就是“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知识的人不如有热爱的人,有热爱的人不如有智慧的人。
实践活动离不开探索,而探索有两种:创造活动和重复创造活动的活动;有智慧的人可以进行创造活动,而人一开始都是没有智慧的,得到智慧的途径就是进行重复创造活动的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8:25:46
智慧可遇不可求,知识可求不可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8:26:41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智慧是一种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2 08:29:03
说的很有道理,长见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