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02
量化=高频交易?
提到量化投资,很多同学第一印象是:一台算力超高的电脑,以极高频率在市场上快进快出,赚尽每一分钱。
但实际上量化投资包含了众多的策略类型,高频交易只是其中之一。把高频等同于量化就相当于用足球代表中国体育事业。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量化投资策略。
1.选股策略
我们网站上的选股策略,每月会选出30只股票买入,然后定期更换。
这个策略交易频率不高,一个月一次。但其选股完全由模型决定,你能说这不是量化交易吗?
想了解更多选股策略可以看我这期视频:
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2.择时策略
量化择时策略,就是针对某一品种,让模型决定买卖时点的策略。
策略的买卖信号可以很频繁,几分钟就发出一次;也可以很缓慢,几个月才出现一次。
我个人的偏好是中长线的择时。我们做过很多择时策略的视频,比如:
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3.套利策略
相比前两个策略,套利策略更加稳健,风险更低。
越原始的市场套利机会越多。近几年套利机会最多的无疑是币圈。我2018年就写过数字货币期限套利的教程,能在7天内赚15%的无风险收益。
点击文字阅读文章
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目前这个策略仍适用,币圈每年都还会有新的套利机会出现。
4.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则由某个事件触发交易行为。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增减持自家股票的消息。把这个当做事件,跟着他们买卖即可。
我的这个视频,就通过8万条增减持事件数据,详细展示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点击文字阅读文章
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5.高频策略
高频策略的特点是交易频率高,交易时间间隔短,每笔交易金额相对较小。
高频是脏活累活,不适合个人投资者
除非你能力极其出众,不然我不建议个人做高频交易。原因可见这期视频:
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03
量化=自动交易?
还有人认为量化投资必须得是自动交易。
有时自动交易确实是必要的。比如某选股策略选出几十个需要开盘买入的股票,此时手工下单是忙不过来的,得自动交易。
我之前也有演示过自动交易:
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但并不是量化投资就一定要用自动交易。
比如量化定投策略,它交易频率很低,我每周手动下单也很方便,但这并不妨碍它就是量化投资。
或者某天价值投资派基金经理KUN突发奇想,要再加仓1万手茅台。他直接一股脑挂单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单子太大会提高买入成本。
此时大部分机构都会应用程序拆单交易,将10万手订单拆分成很多小单,在一天之内找机会自动的慢慢成交。
程序将大单拆分后批量成交
这虽然是自动交易,但交易决策是基金经理主观做出的,并不属于量化投资。
所以说,自动交易其实和是否是量化投资没有必然的关系。
04
量化=稳赚不赔?
还有人觉得量化投资这么高级,是不是就一定稳赚不赔呢?
这种就让人挺无语的...
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方式可以保证稳赚。承诺稳赚的不用怀疑,一律都是骗子。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真想稳赚的我一般建议买余额宝,每天都赚十万分之四,稳得很。
而量化投资的收益,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1.影响因素:市场行情
首先对收益影响最大的就是市场行情。
上图是针对沪深300的择时策略。股市大跌时,如2008年熊市中,策略能不亏就不错了。
市场走好时,如2015年牛市中,策略可以比大盘赚更多。
当然策略也会有不适应市场的时候。如2018年指数跌幅不大,策略却发生大幅回撤。
2.影响因素:策略类型
量化策略的类型也会影响投资收益。
上图中有择时策略A和选股策略B。在同一时间段的2017、18年,策略A稳步向上,而策略B却急转直下。
但从整个时间段来看,策略B的收益700倍又远高于A的45倍。
这说明了相同行情下,不同类型的策略会有不同的表现。
至于策略A、B哪个更好,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