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421 3
2011-04-14
摘录如下:
  到底何谓储蓄呢?任何一本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通常是这样来解释的:储蓄,就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从这个关于储蓄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例子。比如张三今年的收入共为2万元,其中的用于消费支出的为1万元,那么未用于消费支出的储蓄额自然为1万元了。咋看过去,储蓄的定义是非常明确和易于理解的,而且并没有任何逻辑矛盾之处。是的,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储蓄行为和定义似乎是毫无任何疑问的,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宏观经济学不仅是分析个体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研究总体的经济现象,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研究的是经济总量。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微观个体的张三身上移开,集中于整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分析上。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额到底是多少呢?要想计算某个时期社会的储蓄总额,我们就必须把每一人手中持有的尚未消费出去的货币储蓄额一一迭加起来,假设用Q来代表某个时期的社会储蓄总额,q(n)代表某个人此时的手中持有的尚未消费出去的货币储蓄额,那么很容易我们可得以下的等式:

   Q=q(1)+q(2)+q(3)+……+q(n)

  那么从这个等式出发,我们可以很惊讶的发现,不论在任何时候,社会的储蓄总额总是恒定的,它总是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仔细深想一下,其实道理非常简单,货币起的只是交易媒介作用,它总是处于不断的循环流转之中,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来说,货币总是既花不掉,也存不起来,因为一个人支出,总会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收入总是来源另一个人的支出,因而每个人手中的货币储蓄额的总和必然是不变的。比如现在张三存了1万块,与张三把它用作消费支出,对于社会总储蓄的数额,并没有任何的影响,区别只在于这1万元到底是在张三手中,还是在李四手中;王五把存了2年10万元钱的积蓄拿去买汽车,那么王五手中减少10万元的货币额正好会等于汽车经销商手中增加10万元的货币额,由此可见不论在任何时间,这个社会的储蓄总额总是不变的,它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Q。

  既然S的数额为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Q,而I的数量则在不同的年份处于极大的波动之中,可见I是绝对不可能恒等于S的,I=S的恒等式根本不成立,而所谓的C+I=C+S的等式显然也是根本无法成立。



大家解读解读,是否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4 09:39:27
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来说,货币总是既花不掉,也存不起来,但是在流通过程中的货币数量是变化的。举个例子就是股市,咱们剔除掉交易成本,也假设没有资金流入和流出,这样就是不变的,以不买卖的股票为存款,但是买卖股票的钱是在变化的,这就是总量稳定,但是组成部分是不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09:58:42
我记得通论里有一章专门拿来解释为什么对于社会而言,i=s,不过当时我没看懂,翻译得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13:35:48
如果真有这么简单明显的错误的话,那太不可思议了。
文中错误在于,对消费这一概念的不理解。
消费过程是这样的,用钱去买消费品,这只涉及钱跟消费品所有权易主,比如A用1000元买B的1000斤面包。钱与面包换了个,但总量还是2000元。然后B吃掉了1000元的面包,这是A、B财富仅有1000元了(即B的1000元钱),总的来说消费了1000元的财富,但还剩1000元钱,这个是不能从实体上吃掉的。
现在明白楼主的错误在哪儿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