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是书,不是NHK的大河剧,大河剧有几部拍的也不错,比较推荐《风林火山》、《利家与松》和《天地人》,早起80-90年代拍的《武田信玄》也挺不错。
      说《德川家康》前,先绕开点话题。最初接触日本战国历史不是出于对日本历史的好奇,想要研究研究这个民族;也不是听人们说那段历史有多么的惊心动魄,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想去了解;而是几个游戏:《太阁立志传》《幕府将军》《信长之野望》以及《武田信玄》。说来也怪,对很多东西最初的好奇都是跟游戏有关。说来惭愧,在大家可能阅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时候我可能坐在电脑前兴高采烈的玩着《信长之野望》。。。
      对于日本史,除了日本战国时期那段,其他的我都不非常了解。明治维新之后的略有涉及,甲午战争之后的也言传身教不少,但都没有系统梳理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本文标题,谈人,谈书,不谈事儿。
      最初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也没有看过,看过其他作家写的其他日本战国时期的人物传记,像什么《风林火山》《伊达政宗》什么的。总是对这本书提不起兴趣来,直到上个月不久,把能找到的战国传记最后一本《二军师》看完以后,找不到可读的了,于是手痒痒买了套《德川家康》。
      写此文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完~~也没法纵览家康的一生跟大家扯扯淡,仅仅读到三方原会战结束。倒不是因为不了解家康的一生,而是不知道作者接下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家康。所以只聊他30岁前的小故事。
      一直觉得日本战国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片段,小小的岛国里拥挤了密密麻麻的诸侯们,游戏里在战国最为纷乱的时候出现过将近30个大名,当然这是为了节省游戏的空间,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实际上可能有多大几百位大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数量,最鼎盛的时候   也不过是20多,30多。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呢~~
      家康的出生是不幸的,出生后不久母亲被迫被父亲休了以后嫁给了另外一个大名,而自己也从4岁开始便成为人质,寄人篱下与织田家和今川家。不过不仅仅是家康的出生不幸,很多战国时期出生的人都是不幸的。战乱,摧毁了家园,摧毁了亲情,摧毁了友情,摧毁了爱情。不论你是贫民百姓也好,地位显赫也好,在乱世面前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忠诚。这是一个非常BT的力量。记得有位二战时期的犹太人说过一段话,谁才是我真正忠诚的朋友,是那些在纳粹屠戮我们的时候,愿意帮助我们藏身的人。无疑,这点家康是幸运的。德川家有一帮忠诚的臣子们,在自己的老大寄人篱下,成为人质的时候,他们仍旧锲而不舍的坚持着,跟随着,没有离开,没有放弃,没有背叛。星星之火得以在此时保存。
      错误。历史上不缺乏铮铮铁骨的谏臣,少的是虚心纳谏的良帅。自以为是是很容易的,于是阿谀谄媚之人有了生存的土壤。虚心纳谏是痛苦的,但却为历史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长筱合战,家康一意孤行,不听劝告,为彰显自己的勇武,呈匹夫之勇,以8000对20000,在长筱地区与武田信玄大战,败退而归,损失惨重,重臣陨落。但难能可贵的是,随后他的自我反省和虚心纳谏,而非拼死一搏,鱼死网破。
      无情胜有情。今川义元以家康妻儿和重臣家眷为人质,鼓动家康在今川义元进军京都之时担任前锋。家康多年的人质生活就此开始结束,他做好了决不再回去继续做人质的打算,即便是自己的妻儿为此牺牲也在所不辞。并不是因为他对家人的无情,而是对那些在他被困人质期间,及时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要为家康日后的复兴储备粮草、马匹、战甲和物资的臣子和百姓们的有情。
      兄弟之义。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的联盟是日本战国时期最为坚固的联盟。在战乱时期,今天是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但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的一生中,从未背弃盟友。这固然有他们是儿时玩伴的原因,也有形式的迫不得已,但更多的是两个伟大人物的心心相印。
      哎,历史总是短暂的,哪怕是辉煌的一瞬间,停留在史家笔下的短短几行字,在当时可能就是惊心动魄。
                                                                                                                                                                                      随笔一文,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