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1 发表于 2021-10-16 17:44 
由于成本(社会成本)将某种商品的价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使某人所生产的此类商品具有了这个价值。所 ...
我看了很多评论。但让我赞同和支持的只有黄先生的理论。黄先生的理论距我看来,最靠近经济学实际。<br>
我们知道,商品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使用性即功效。一个是价值。商品是由人类劳动产生的,那么衡量商品价值只能从劳动量分析。如果按效用,按需求,那么操纵需求,房子天价,药品天价,那么没能力的人只有饿死,而无话可说了。那还搞什么福利经济学干嘛?<br>
从定义上分析,价值无疑是解释单位劳动量付出多少的衡器,是劳动耗费劳动量必须补偿的经济量化衡器。如同速度,在实际经济中非常需要他。<br>
西方经济学有个概念理论非常重要,那就是成本。这个概念也很虚幻,但很入人心。他指的就是资源经劳动产生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也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必须的生活耗费。试想,在鲁滨逊生活的海岛上,要想创造一个木屋,一艘船,一田小麦,你不耗费单位时间的劳动量你耗费什么?你说资源是老天给的,你睡大觉岂不饿死?<br>
有人说价值就是交换价值。那天价交换你可愿意?所谓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劳动价值的交换,劳动量的交换。是在分工条件下节省劳动量的生产方法。你过桃源居的生活也是劳动,也能满足需求,只是劳动效率慢,文明发展慢就是。<br>
所以价值本身是测量劳动量多少的衡器,和成本有异曲同工。而成本的名词没有劳动价值那样一目了然,只不过我们对于他的概念已了熟于心罢了。<br>
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的理论概念已经变为在经济市场中需要用已经得到的财富量去购买,我们认为他不是劳动是价格。这是因为大部分土地资源已经归为私有,一切都成为商品。但在无主的海岛上,一切商品都是劳动量的耗费所产生的。当你售卖时,你就可以根据双方劳动量的劳动效率不同而获取剩余价值。试问如果两个人产量一样多,两个人交换只能满足各自需求,没有多余,怎样会有利润和剩余价值可言呢?<br>
马克思理论只是讲出了经济理论的实质。那就是一切商品都是劳动量创造出来的。价值就是测量劳动量的一种衡器。当双方劳动效率相同时,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量是商品交换最好的方法。这就是交换价值。也是价值交换。<br>
而价格就是在市场交换中因供需量变化出来的竞争淘汰机制。你不信看在战争和灾难时,为什么粮食用品卖天价?那就是供应少了,只有有财富的人才能优先得到他。<br>
当供给量满足需求量,市场竞争便会让价格向价值靠拢。你看现在疫情期间有的商品不赚钱。就是需求量减少了,你增加供给使得价格不能高于价值。你当然不赚钱。<br>
那些不认同价值的人其实很双标。在自己卖东西时,珍惜自己的劳动耗费,卖高价。买别人东西时却不认同别人的劳动耗费,讨价还价,货比三家。我不是说你做的不对,而是对你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感到很虚伪。都是经济人,你忽悠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