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LISREL、AMOS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
2011-6-27 22:36:09
{:3_51:}好多解答,此贴必火,先顶,日后再提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7 22:39:19
请问大大们 18楼 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我现在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一个分量表的因子分析集中在一个因子上,而本意想要有四个因素  头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22:33:35
另外,可供参考的意见是,一般而言,因子负荷值不宜过高,一般0.90或0.95以上的负荷值可能意味着该题目需要被删除。这是为什么呢?请您分析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9 10:55:27
cj05gy314 发表于 2011-6-27 22:39
请问大大们 18楼 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我现在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一个分量表的因子分析集中在一个因子上,而本意想要有四个因素  头疼啊
这位朋友您好,我的理解能力不太好,您的意思是指对于一个总量表本意有四个因子吗?因为如果是“分量表”,那一般我们在意义上理解成某个因子。(1)我先当您指的是总量表吧。如果说,您按本意(如基于文献综述或已有比较公认的理论)应用四个因子,但做出来只有一个因子,那说明您所收集的数据与“本意”不符,其实不需要头疼啊,也许这是您的研究对文献的一大贡献啊。譬如,可能您原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它本身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以不同人群为样本而发展得到的,换言之,西方教育文化下的工具在东方本土环境下不一定适用(如因子结构不一定一致);或者,原工具可能是适用于中学生,而当其用于大学生或小学生时,也许会出现“失真”的现象,等等。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本意不太一致的结果,其实这反而是它有趣且有意义的地方,如果每次都与预想或原有理论一致,反而不太像真正的研究,却更像我们在中学做理科实验一样,对着书本照方抓药,还未做实验就知道结果了。。。倘若我们能结合样本的特殊性(如学业成绩,性别分布,家庭背景。。。)或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来诠释研究结果,虽表面上与文献不太一致,但如果能做到"自圆其说",突破思维的限制,从其它的理论模架来理解,这反而是一大亮点,更让同行能重新思考原有理论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促进新理论的生成与发展啊!记得,是让数据说话,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只是起指导作用,而非要努力地使数据“服从”理论啊。以上意义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9 11:13:49
runnyreddy 发表于 2011-6-28 22:33
另外,可供参考的意见是,一般而言,因子负荷值不宜过高,一般0.90或0.95以上的负荷值可能意味着该题目需要被删除。这是为什么呢?请您分析一下
在进行整体模型适配度估计之前,即检查模型适配参数,如CFI,GFI,RMSEA等值是否达标之前,研究者需要检验模型是否违反估计,即检验标准化参数的估计值的合理性。根据吴明隆老师的《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一书观点,标准化路径系数(题目到因子)通常可接受的最高门坎值为0.95,否则说明模型可能违反估计(Bogozzi & Yi, 1988; Byrne, 2001),已失去做进一步检验适配度的意义。更详细的说明敬请查阅吴老师的书。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之用!谢谢您的宝贵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 09:09:29
34# stephen1981
有2个问题要值得警惕:一是量表题目内容是否过度窄化?过度窄化的题目所导致的高度内部同质性之特殊变异量必会形成同一因子,但却与其他因子或效标无任何关联。这就是所谓的特殊灌水因素(bloated specific, Cattell,1978)。二是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显著特征就是形成一个因素。因此,可从3方面考虑,1)量表的内容要在广度与深度之间取得平衡;2)排除数据采集质量的问题;3)侦测共同方法偏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 12:25:14
感谢楼上朋友的指教,又学到新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9:58:47
这个很详尽,很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3 23:07:23
感谢楼主的分享,以后有事多向您请教哈。您的建议对我很有益,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0:10:45
大家一起学习!!这就是论坛的力量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1 00:31:08
您好,看到您发的帖子,想必您对拟合指数尤其是GFI和AGFI有些研究和学习心得,我现正正在进行毕业论文,模型拟合指数都差不多通过了,但是GFI和AGFI只有0.85和0.82,这个怎么处理啊,怎么能让他变大呢,或者说0.8多一点能算通过吗,有学着建议过界值取到0.8的吗,谢谢您,可能问的有点啰嗦,确实有点着急,期待您的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2 21:49:35
可能主要原因是你的测量工具的题目数过多造成。另外,或许某些分量表下的题目得分差异较大,即并不像你设想的那样应该在同一个分量表下。至于0.8的说法,我暂时未看过相关的文献,只是看到论坛中有人这么说过,但好像没给出参考文献。至于你所说的“怎么能让他变大呢”,切记不要去改数据!!可以通过考虑设置更高的因子负荷临界值(如0.70)来舍去负荷值较小的题目(如小于0.4)。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元变量正态分布检验等方法找出是否有某些异常的样本,将它们舍去可能会更有助于提高GFI或AGFI值。最后再补充一点,根据Hair et al.(06)等人的建议,一般要通过测查多个拟合指数来评价模型的拟合度,假设你其它指数(如X2/DF,CFI,TLI,RMSEA,SRMR等)都达标,只有GFI或AGFI稍小些,这样应该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啊。因为对于我们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如果真要做到所有指数都很“完美”地拟合数据,反而有点“过于”完美了。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3 10:02:0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4 14:49:40
非常谢谢啦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6 19:25:04
觉得很好,谢谢分享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8 23:13:16
也用过这个,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11:31:08
学习了很多,有问题问楼主,留言了,希望楼主能给予解答!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12:13:16
liuydddd 发表于 2011-8-29 11:31
学习了很多,有问题问楼主,留言了,希望楼主能给予解答!谢谢!
这位朋友,我已经回复你了. 但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发帖或跟帖,这样更有助于更多的人一起讨论与分享,更充分发挥论坛的力量!!不用太在意问题的质量,因为我们大家都在学习中,一起学习会收获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15:24:09
恩,好的,谢谢!有问题希望能在论坛里继续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1 10:51:02
楼主,你好!看了你的帖子,觉得你应该对AMOS比较有心得,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我在做区分效度时,潜变量相关系数自由估值时可以做出结果,但赋值为1时,提示出现错误“An erro occured while attempting to fit the model. Either the constraints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initial parameter values are bad.This erro can occur, for example, if you request a maximum likelihood solution while specifying initial parameter values that prevent the population covariance matrix form being positive definite. Check to make sure that every endogenous variable has a residual variable(error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it”。我已经检查过每个观察变量都是有残差的。请问楼主这是什么问题啊,要怎么补救?万分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1 17:13:06
zouhm888 发表于 2011-8-31 10:51
楼主,你好!看了你的帖子,觉得你应该对AMOS比较有心得,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我在做区分效度时,潜变量相关 ...
朋友,你好!恕我理解能力较差,想请问两个问题:(1)为何你要给潜变量相关路径赋值呢?根据所提示的信息确(“the constraints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initial parameter values are bad”),你对路径做了限定似乎是导致无法运行模型的其中一个原因噢!(2)根据所提示的另外一个信息(“every endogenous variable has a residual variable(error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it”),它是指你的那些外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即被箭头所指向的那些变量,有些可能没有赋给它相应的残差。我没有看到你的模型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对于只是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这些外生变量则是你所说的观察变量;但对于较复杂的模型,譬如你的模型中涉及某个潜变量A对潜变量B有影响(即箭头从A指向B),那你还是需要给潜变量B赋予一个残差,依此类推。你试着从我提的两个问题着手考虑,实在不行的话,可能需要告知你的模型的具体关系图,再做进一步的讨论:)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 21:14:50
stephen1981 发表于 2011-8-31 17:13
朋友,你好!恕我理解能力较差,想请问两个问题:(1)为何你要给潜变量相关路径赋值呢?根据所提示的信息 ...
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回复。我是在做区分效度,做区分效度不是要做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由估值,一种是限定系数为1吗?两个模型比较,△χ2显著则表示两个变量的区分效度较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 21:21:59
噢,这个我倒没学过。多谢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16:40:13
楼主分析的很好,只是在 “在CFA中,你需要检查各条关于潜变量与题目之间的路径是否显著(p<0.05)以及路径系数是否大于0.50,若有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题目,你可以考虑将其删去”,加粗的地方应该是“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因子载荷”,而不能成为“路径系数”,因为路径系数描述的是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另外,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用过吴明隆的那个计算CR和AVE的软件,有人说计算出来的值比真实值会偏大,不知道楼主什么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16:42:29
我看到的论文中实证部分有很多的顺序是: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成熟量表的话一般不会有这一步),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计算路径系数

楼主有何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21:23:21
zhanghui123 发表于 2011-9-5 16:40
楼主分析的很好,只是在 “在CFA中,你需要检查各条关于潜变量与题目之间的路径是否显著(p
朋友,你好。感谢你的指正,可能是我们对“路径系数”这个名词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吧。我是将它理解成从潜变量到观测变量的这条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其实与你所说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因子载荷”在本质上基本是类似的,呵呵。至于那个软件,我没将它与计算出来的值做过比较,我有时会EXCEL自己写公式来计算,所用的公式和吴老师书里的公式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21:41:32
zhanghui123 发表于 2011-9-5 16:42
我看到的论文中实证部分有很多的顺序是: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成熟量表的话一般不会有这一步),验证 ...
根据Hair et al (2006)和Kline(2005)两本书,我个人比较偏向的是先用A样本做EFA,这样先初步判断题目的归属性(如落在哪个因子)及其归属程度(如因子负荷大小),这时可能已经可以较大胆地删去个别很不合理的题目。然后将余下的题目(也可以包括一些因子负荷值处于临界值附近的题目),用B样本(尽量与A样本等效)来做CFA,这时可以更进一步确定或保留那些符合“标准”(参考本贴的首贴)的题目。然后再对这些经过validation后题目做Construct reliability (建构信度)与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聚敛效度) 两种信效度分析,当然还可以用discriminant validity(两因子之间的AVE的平方根要大于相应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引用Hair et al (2006)原文则为"AVE estimates for two factors also sh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squar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to provide evidence of discriminant validity" (p.779).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再次感谢你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21:55:37
stephen1981 发表于 2011-9-5 21:23
朋友,你好。感谢你的指正,可能是我们对“路径系数”这个名词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吧。我是将它理解成从潜变 ...
我有一次的论文中将这个说成路径系数,匿名评审老师给的回复是:
作者在汇报实证研究发现的时候,有一些不够严谨之处。例如,表2的注释a就不够妥当。验证性因子分析当中,被限定为1的是loadings,而不是path coefficient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6 15:38:00
好东西,下来慢慢琢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6 16:40:08
楼主你好,我想向你请教几个问题。
(一)有很多论文中的假设描述为:B中介A与D的关系(见我上传的附件),这样的话,我们用结构方程应该怎么验证呢?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我们只能做出A影响B的路径以及B影响D的路径,假如这两个路径都显著,我们就能说假设成立吗?如果假设成立,我们又怎样知道是部分中介还是完全中介?另外,如果两条路径中的一条不显著或者都不显著,那么假设就一定不成立吗?   但是传统的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是做三次回归,检验四个系数。
(二)楼主有没有关于用AMOS做调节变量的资料,当调节变量为连续型变量的情况时如何做调解?
(三)当三个潜变量同属一个更高阶的因子时,是不是不适宜做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我看过有一篇博士论文里说只有三个潜变量时不做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原文如下:由于二阶因子分析一般要求模型包括四个或者以上的一阶因子,当模型只有3个或者更少的因子时,二阶因子在数学上与一阶因子模型等同(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2006)

谢谢楼主解答。

附件列表
QQ截图20110906163113.jpg

原图尺寸 12.81 KB

QQ截图20110906163113.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