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次修改有没有人能读懂。
-
-
笔者^。一名民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发展者。在马克思主义定论了世界的物质性(解读为客观性)、发展性、联系性、统一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并在多年的努力后完成了自己的理论《一般管理学原理》。随此信我给你邮去了此理论的下篇内容。之所以不是全文稿?因为上篇主要论述人类管理的形成、人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由于管理学在当今天还没有被推上哲学的高度,因此这些内容看起来烧脑。于是我直接给您寄出下篇的内容——方法论。
在我的研究中发现,集体人们的自觉与不自觉,这不是物质条件的问题,当然更不是上帝旨意的问题,而是集体管理的问题。
我之所以要研究集体人们的自觉性,即自觉性的如何形成?其实有学者已经提过,要能推动集体向更高级文明的发展,比如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就要集体中人们普遍的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人们之间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只有集体中人们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之间具有高度的信任感,联合生产才能成为可能。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共产主义?——因为团结起来才能真正产生出人类强大的生产力,所以马恩格斯说,共产主义时期的生产力是一切私有制时期不可比拟的。其次,只有人们团结起来,不仅有着强大生产力的同时,更是人们幸福感的源泉。其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它是制造集体(社会)矛盾运动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已经阐述得很详细。
只是马克思主义把集体人们的自觉性,和人们之间的高度信任感归结于物质条件之上。因此他们得出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的这一定论。结果经过实践证明,集体人们的自觉性不取决于物质条件。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也是我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来探寻集体人们自觉性和人们之间高度信任感形成的原因。
我是怎样从管理中来认识集体人们自觉性的?在我的研究中发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固定的集体管理模式,简称的名称为:“单循式”、“单阶式”、“阶循式”和“双阶式”,依次对应的时期是:原始部落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其中“双阶式”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共用的集体管理模式(正文稿中有详细说明)。
一种管理模式决定一种集体形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要想改造一个事物,就要在该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去寻找原因。于是我迈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从管理学的角度展开对人类历史以来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从管理模式的结构、管理原理、管理效应和管理的发展中,我重新阐述了原始部落形成和瓦的原因,依次是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形成和最终必然瓦解的原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级和高级阶段演进的必然性,并且在认识历史以来不同时期集体管理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集体的管理模式——可以说,继马克思主义之后,我不仅开创了理论探索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更是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未来共产主义的方法。
当然,你可能会问,既然有如此的创举为何不在理论界展露头脚,反而把理论寄给我们?
问题是——对于国家的领导者和企业家们来说都知道在管理中求生存,在管理中求发展的道理,但是如果在学术界提出“管理治国”,没有人会认可这个命题。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从每一个人的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无一不是在管理中运行,无一不是在管理中发展。但是从学术上提出“管理治国”,历史以来我还是第一人。从人文方面历史上只提出过“德治”、“礼治”,到今天提的是“法制”,从经济方面,有“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其实这些所有的提法,都只属于管理的范畴。十几年来,我在网上一直在推销我的管理学理论,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人明白我在说什么。这是我面对的尴尬——我创造了学术上的奇迹,但是时代学界读不懂我的理论。
给您说这些,我只是希望,您不要因为没有听到学界没有新闻人物和新闻理论的出现也和学界一样无视我的研究。你们是实践者,更是国家方针政策改革的探索者,不管是什么理论,只要适合中国国情,并对中国改革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理论。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