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84 4
2011-04-19

当你拿着充满了估值模型、繁琐公式和大量数据的研究报告,你认为自己接近于公司的真实吗?当投资报告会上,西装笔挺的分析师大谈公司价值的时候,你认为他接近于公司的真实吗?当诸如中金公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等名字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否对他们的研究所充满了敬意和信任?

  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对不起,下一个悲剧可能出现在你身上。

  近期在绿大地(002200)、双汇发展(000895)、宁波联合(600051)等一系列公司身上,券商分析师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个行业丑陋的一面,而我们发现,券商分析师由于扮演市场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原本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调研已经逐渐发生异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导致这种异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研究所主观利益的诉求,亦有分析师个体难以扭转的行业之风,这种种因素构建了当下分析师的生存环境。某行业分析师近日在其微博上套用当下的流行语发出分析师伤不起啊,伤不起!”的感慨,勾勒出其复杂而又略显无奈的心态。

  金手指还是庄托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某种程度上,券商研究报告意味着投资风向标”,帮助其发掘上市公司的价值;对于券商研究所而言,由于其市场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原本应该坚持公平、客观、公正的调研却在逐渐发生异变。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宝安、宁波联合等一系列由券商研究报告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引发的争议,再次把券商研究所和分析师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众多券商研究报告的鼓吹下,以中国宝安为首的石墨烯概念股上演过一波疯狂上涨,而正当炒作进入白热化阶段,上市公司又跳出来澄清称没有石墨矿”,此后相关概念个股纷纷回落,令众多跟风炒作的散户损失惨重。我就是看了券商的研究报告才追进去的,没多久就被套牢,现在才知道是被忽悠了。分析师的话还能信几分?我是不是只能自认倒霉,就当花钱买教训?股民老张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据了解,目前已有20多名因被券商研究报告忽悠而亏损的投资者准备起诉国泰君安、平安证券、湘财证券和信达证券等多家券商,然后更多的股民只能默默把苦水往肚子里吞。这不禁让记者想起2007年齐鲁证券发的中石油能上100的研究报告。当时那篇激情四射的文章忽悠了多少股民暂且不论,但也让人认清了一个事实:研究报告就是一个巨坑,看看就可以,千万别往里跳。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伤不起啊!”

  研究报告严重失实,券商分析师们的公信力首当其冲遭到质疑。到底是谁在干预他们的言论自由?他们是被机构绑架了吗,还是根本就是合谋者?他们是金手指,还是庄托?他们背后的券商研究所,种种在研究与自营之间串通合谋、操纵市场的行为,亟待监管部门的重视。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9 01:08:13
感觉券商的报告一般都看关于宏观面的好些,当然也只是作为自己 的一些参考,可以多看几家的研究报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9 01:16:31
看看,有点信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9 10:09:37
我还以为又是咆哮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6 11:14:59
zhoudonghae 发表于 2011-4-19 00:42
当你拿着充满了估值模型、繁琐公式和大量数据的研究报告,你认为自己接近于公司的真实吗?当投资报告会上,西 ...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