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燕/邵晓忆
路透北京4月18日电---中国3月份有更多的城市房价环比下滑,并不意味着楼市调控的硬战有松懈的理由,因目前严峻的通胀及过剩的流动性正为目前推高房价的最大杀手.
随着中国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举措的逐步落实,以及国务院派出八个督察组检查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3月份房价持续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价格下降城市达12个,持平的有8个;同比涨幅回落的有46个城市,比上月增加了16个.
中国人行为了打击通胀及收紧流动性今年连番升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流动性依旧充沛,CPI屡创新高.如何开辟新的投资途径,舒缓资金过度集中房地产的现象更为当务之急.
"要让楼市调控的子弹飞一会儿."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就称,一季度整体经济形势看起来还不错,楼市调控也有一些成效,目前看没有政策加码的必要,"但要给充裕的资金寻找出口,所以楼市的调控不能仅仅依赖于紧货币一条渠道,而是多管齐下."
他认为,尽管目前的调控成果看起来卓有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地方**对调控的积极性并不高,强压下的行政调控举措很难持久,同时为过剩的流动性找出口也很关键,只靠紧银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环比增2.1%;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32个月新高;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亦升7.3%,为30个月以来最高位.显示中国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称其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最为紧迫的任务.同时要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在通胀背景下,房地产板块依然被市场人士看好.中国股市沪综指上周五在地产股涨势带动下收高,创下逾五个月来最高收位,地产类指数一周上涨约2%,周一午盘收涨0.87%,涨势明显优于大盘.
**调控效果渐显**
"数据显示了调控效果,总体来看今年全年房价涨幅同比下降已成必然趋势,未来效果显现需要时间慢慢沉淀,"西南证券的房地产分析师肖剑表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周日亦表示,当前要坚决贯彻国务院的调控政策,要坚决遏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使市场价格符合真正的供求关系.
"现在所说的都是房价同比涨幅放缓,真实看见的是房价并没有往下走,离购房者期望的还有很大距离,"肖剑评论称.
统计局的同比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涨幅回落的有46个城市,比上月增加了16个.价格下降城市仅有2个,比2月份增加了1个.
应中央**要求各地公布今年房价调控目标的608个城市中,除北京提及新建住房价格稳中有降外,其他城市均未见降字,房价预期涨幅约在8-10%左右.
**通胀加剧调控成果如何持久?**
结合一季度的房地产投资及房价等多个数据,不难看出高压下的房地产调控对投资及经济增长尚无大碍,而房价涨幅的回落亦符合政策初衷.不过,面对通胀加剧,如何筑固房市调控成果,及政策是否继续加码更是一场持久战.
"不能否认,眼下的通胀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都与应对危机的4万亿**投资有关,投入了那麽多的资金,建了那麽多的项目,中国才从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来,这都是需要代价的."前述不具名的**官员就称.
而开发商对房地产的前景亦信心不减.首创置业(2868.HK:
行情)董事长刘晓光表示,流动性依然充裕,通胀预期较强,房地产依然是最佳避险保值工具."供求矛盾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矛盾,政策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他指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收入增长、人口结构以及土地资源有限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压力较大.在以城市化、保民生、促内需为主线的宏观环境下,支撑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但没有消减,反而在不断的增长和加强.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亦称,由于城镇化刚性需求、民间投资领域过窄、 全球化热钱涌入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房地产调控难度非常大.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仍然小幅上升,中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2,945元人民币/平方米,环比上升2.20%,同比上升8.52%;其中居住地价4,349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44%,同比增长10.23%.暗示土地市场面临拐点为时尚早.
此外,对于房地产板块的估值,申银万国报告指出,目前地产股估值仍较低,一线公司动态PB(市净率)为两倍,处于08年历史最低水平;且预计房价大幅下跌概率不大,该行业2011-2012年业绩增幅25-30%左右,并建议战略性配置万科(000002.SZ:
行情)(200002.SZ:
行情)、保利(600048.SS:
行情)等公司.(完)
--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