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49 5
2011-04-20
大爱无道

平时我们所说的“爱情”,一般是指男女之爱,具有性的吸引,两情相悦,表现为男欢女爱,激情之作,限于两性之间;而平时我们所说的“爱心”,则是指“博爱”,我们可以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人类,爱动物,爱植物,爱大自然……

爱情相对于爱心,虽然激烈美好,但显得有些局限。其局限性经常表现为“排他性”和“嫉妒心”。

“排他性”,是说,当我们内心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就不再爱别人了。因为我们所爱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是我们的最爱。既然最爱都得到了,又何必再去爱一个次等的人呢?!这样的排他性,好处是排除了他人的干扰因素,能够让相爱的两个人更加亲密无间,相互拥有,相互归属,形成了由两个人组成的封闭的小圈子,两个人在这个小圈子里尽情放心地享受着甜蜜,关起门来朝天过,别人无法加入;相爱的两个人,各自的目光中只有对方,别无旁顾,其缺点显然是视野狭窄、意识朦胧,不再去关注两个人之外的其他人,较少与他人交往。这种排他性,其实是“封闭式的二人关系”,阻碍了相爱中的两个人与二人之外的其他人的交往,心灵也经常会因此而变得狭窄和停滞发展。久而久之,会让甜蜜相爱的两个人感到乏味和窒息,激情也会逐渐降温,心灵越来越感到苍白与匮乏。如果其中的一个人首先走出这种封闭式的二人关系,另一方就会难以适应,甚至感到自己受冷落、被遗弃、受伤害。

“嫉妒心”,是指,当发现自己的爱人爱上别人时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嫉妒心其实反映了自己与情敌之间的竞争。如果在这种竞争中,自己能够取胜的话,就会产生安全感或胜利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在竞争中,自己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则会激发出内心的弱小感、无力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低自尊感,内心就会紧张不安、焦虑抑郁,或进而把弱小感化为愤怒、转向情敌。很多刑事案件中的情杀,多是如此心理机制。最近听说,中国政法大学的某位副教授在上课时被其情敌刺杀身亡。

嫉妒心,经常会让人内心出现负性情绪,内心感到不快、恼怒,“你为什么只爱他?不爱我!”,甚至是“酸溜溜”的,“吃醋”的感觉。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在社会管理中,一旦引入竞争机制,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都会感到自己有“在竞争中下岗”的潜在危险。如果在爱情中也引入竞争机制,就会造成相爱的人在内心产生危机感,担心自己会在竞争中失利,爱人会被别人抢占去。但是,竞争机制的引入,也会带来某些局部的好处,比如,可以让人们在意识到下岗之危险时,更加努力地去表现自己的优秀之处,让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呵护自己的爱人,哪怕让自己多受一些苦。不过,在不安全感推动下的爱,往往会让人感到爱得很辛苦,爱了别人,幸福了别人,却苦了自己。这样的辛苦之爱,也往往是短暂的,一旦最终走入婚姻,一旦爱人被我以合法的方式所占有(即领取结婚证),我们就不再愿意继续努力辛苦自己去爱对方了。这就是平时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从奴隶到将军”的艰辛奋斗过程。一旦进入婚姻,彻底占有了对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一旦爱情失去了“竞争机制”,爱情也就失去了更新的活力,逐渐地,爱情就会死去,婚姻就最终变成了爱情的坟墓。

其实,爱情可以让两个人之间消除边界,让心灵走向融合,每个人在爱人那里获得信任和安全感,相互归属,相互拥有,让自己可以大胆地退行,在感情上变得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地去依赖对方。这样好处是,可以让自己减少心理防御,让自己在爱情的互相欣赏中活得更加轻松自然,更加潜意识,更加本能和激情。缺点是,由于距离产生美,当两个人一旦融合到没有距离的时候,尽管这时可以获得快乐与幸福,那份相互欣赏着的美感也就瞬间消逝了;当自己退行为孩子之后,当对爱人产生感情依赖之后,一旦对方“撤单”走人,自己就会失去重心,感到爱情受骗,苦不堪言。

很多人曾经尝到过爱情的幸福与甜蜜,也有不少人体会了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中受伤。

我说这些,主要不是想要控诉“爱情之罪”,而是想说,爱情具有封闭性和局限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爱人的私人占有性。

如果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那么,在我所看到的婚姻问题咨询中,我发现,爱情与婚姻中的主要矛盾则是“爱情的社会化与爱人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爱情和婚姻,之所以经常让人受伤害,其根本在于我们总是想霸占对方为自己所独有。一旦占有失败,一旦在竞争中失利,爱就变成了伤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0 09:25:12
人们为什么习惯性地要去占有爱人呢?

似乎动物世界中,年轻的雄狮总是奋力去打败原来的老狮王,而一旦自己成为了新的首领,自己就去占有所有的母狮子。这样看来,占有欲似乎是动物界都具有的普遍本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原始社会,那时候“共产共妻”,原始人没有太固定的配偶,但是,那时候仍然会有竞争,甚至会因为争夺爱人,与情敌撕杀,这样的竞争与战斗,给每个人带来了不安全感。所以,一旦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一夫一妻制就诞生了。一夫一妻制的好处是:避免了因为争夺配偶而造成的情敌之间的互相伤害,相爱的两个人可以更加安全和信任,相互归属、相互拥有,封闭起来过着甜蜜的爱情生活;但是,其缺点是,消除了竞争机制,维护了人们的私人占有欲,阻碍了爱情的更新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中的原理:生产关系刚建立的时候,成为促进产生力发展的因素;但是,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相对滞后,成为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这时,产生力要求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爱情如同生产力,婚姻如同生产关系。……

现在,我们还是说一说个体成长、心理发展的过程对爱情占有欲的影响吧。

婴儿刚一出生的时候,在还没有吃过东西的时候,你问他“你想吃什么?”,假设婴儿会说话,即使他感到肚子饿得难受,他也没有吃饭的要求,更说不出自己想要具体吃什么。这时,妈妈主动给孩子喂奶,孩子就开始吸吮妈妈的乳头,吸出乳汁,然后吞咽、消化吸收,肚子就不再饿得难受了,饥饿感有效解除。以后断奶了,婴儿就要不断地去掘取食物,抓在手中,送入口中,吃进肚里,紧张感因此而解除。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占有式的”满足欲望的方式:如果你身体难受了,你就要在外界找到对象物,并用手去抓取对象物,把对象物占为己有,然后放在嘴里、吃进肚里,之后,身体的紧张感就会消除,内心就会变得平稳、恢复平静。

当我们的身体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身体会有性的需求,一阵阵地躁动不安,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叫做“性欲”吧。这时,人们会以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方式,像吃饭一样地去对待异性:把自己喜欢吃的异性找来,抓在手中,控制他/她不要跑掉,然后,占为己有,牢牢握住,决不撒手。自以为这样的方式就能够缓解身体性欲望带来的紧张感,就可以满足自己对于爱情和性欲的心理/生理需求。

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爱情,是进食行为的延伸与迁移。把爱人当作食物去占有,人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满足爱情的心理需要。其实,爱情与吃饭不同,爱人与食物不同。食物是无生命的,爱人是有生命的,食物是能够被我们控制的,爱人则是不听从命令和支配的,爱人自己有独立的自主意志与感情,爱人是与我们具有同等地位的人,而非物品。无论我们多么想去占有爱人,只要对方不同意,我们都没有权利和能力去占有对方,没有办法把爱人栓在自己的裤带上,更无法把爱人吃进自己肚里。如果强行占有,就是对爱人的侵犯。因此,若以满足食欲的固有方式去满足性欲和爱情的心理需要,以占有的方式去谈恋爱,几乎注定会是以失败和自己受伤害而告终的。

“爱我的人已经飞走了,我爱的人还没有来到……”那怎么办呢?只能耐心等待下一个爱人的出现啦。一般人经常会是这样来考虑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这样的恋爱方式,可以叫做“守株待兔式的爱”,是把爱人当作是一个已经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我们只是被动地去等待,或者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

其实,我们所爱的人,即,自己的“爱人”,最初也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陌生人、普通人,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空,两个人相遇了,交往了,相互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日久生情,便成了爱人。“爱人”不是兔子,不是一个原来就已经存在的人,而是一个愿意与我们一起去创作爱情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陌生人和普通人,不存在“爱人”。“爱人”本来就是某个陌生人、普通人,他/她愿意与我们一起去创造爱、分享爱,两个人在感情空白地带,一起导演一段爱情生活,很像是关于爱情的电视连续剧,两个人一起当导演,又共同当演员,分别扮演这场爱情连续剧中的男I号和女I号。

爱情不是等待与占有,爱情是创作与分享。

人,可以一百次地失去爱人,却一次都不能失去爱心。只要爱心仍在,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去创作出又一个爱人。如果失去了爱心,纵然有一万个人爱着我们,我们的心中也无法感受到爱,更无法去创作爱,分享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0 09:30:31
爱情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其“占有性”、“封闭性”,总之是心灵的局限性。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定义爱情:爱情产生于男人与女人各自的局限性之中,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相互羡慕、欣赏与吸引(此所谓“爱情”中的“异性相吸”),相似性则更多的导致认同与信任;恋爱就是接受和尊重性别局限性而同时又在突破性别局限性的二人互动过程。恋爱的感觉,往往是感到自己找到了本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这是自恋的移情,是自我局限性的突破与发展。

相爱的两个人,刚走到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具有很多差异性的,相互爱慕、相互吸引,互相走近,零距离的瞬间体会到爱之激情;而在一起生活久了,相互模仿,相互借鉴,言谈话语间显现处极大的相似性,出现了“夫妻相”,这时候,激情降温,产生出来的却是更加稳定的亲情。这种亲情的建立,正在突破着各自的局限性,越来越形成了双方的共同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0 09:31:34
所以,每一次恋爱,都会给自己心灵的局限性打开也扇窗,透进一缕阳光,让自己的心灵范围变得更加宽广,克服社会性别及个体心灵的局限性,减少占有欲和封闭性,学会尊重、创作与分享。让我们从排他和嫉妒中走出来,从性爱到情爱,从情爱到博爱,爱一个人的同时而不排斥其他人,爱某个人的同时爱着整个人类。“爱情”由此逐渐转变为“爱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0 09:35:36
带着爱心去谈恋爱,去与某人创作与发展爱情,会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在恋爱中,忘记了男女,只觉得“我们是两个人”,“两个同等重要的人”,“两个互相珍爱的人”、“两个一起创作快乐、分享幸福的人”。在ZUO爱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性别,已经暂时忽略了性器官是长在谁身上的了,只管一起去创作与分享着ZUO爱中的心情感受与幸福。再进一步,似乎性器官也暂时不存在了,甚至爱人也暂时不存在了,只剩下两颗跳动的心,最后,好像是连自己也不存在了,只有融合在一起的幸福心情……
爱,当突破个体之局限之后,便是广阔的融合;爱,当突破有形之后,最终归于无形。

人的一生,紧握双拳而来,两手空空而去,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的被我们所占有,而我们真正能够拥有的是,我们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以及由此转变而成的记忆。至此,爱就不再是受骗,不再是受伤害。

老子说“大道无形”,我说“大爱无道”也。(丛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0 10:36:52
爱情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