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108 32
2006-09-11

       可以想见,我国的某些期刊的办刊“风格”是什么?

  最后,提请各位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学术界能清静吗?中国的学术界何时能清静?中国的学术界怎样才能清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7 17:45:07编辑过]

附件列表

63644.rar

大小:158.86 KB

 马上下载

明目张胆的全文剽窃!

本附件包括:

  •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体系脆弱性.kdh

63645.rar

大小:19.14 KB

 马上下载

明目张胆的全文剽窃!

本附件包括:

  •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探析.caj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12 13:06:00
看楼主的名字,应该就是南旭光本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2 15:21:00

楼主所说的属实,本人特意从CNKI下载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比对,郝海龙简直就是对原著删简一下,变成了南旭光的浓缩版。全篇抄袭我终于第一次见证了,可悲呀,强烈鄙视郝海龙,建议将此事知会其工作单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2 22:09:00

楼主过激了

把事实说清楚就可以了

具体的评判交给读者和时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3 08:32:00
要让各期刊编辑收到投稿后,将过往的所有期刊的论文都对一遍,看看有没有剽窃行为,似乎也是不现实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3 14:41:00
现在这种现象到处都是,象这种一二页纸的文章,也不知有什么价值?都是只管收钱的杂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