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男,1968年10月生, 1997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讲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考入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开始在南京大学做博士后,在洪银兴老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遴选为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1、《擂响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战鼓》,《理论与改革》1994年第10期。(6000字) 336 26038
2、《明晰产权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理论导刊》1994年第12期。(9000字) 专
3、《论企业产权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 (8000字) 课
4<国有企业如何面对市场>,<厂长经理日报>,1995年3月. (5000字) 33623 037
5<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家素质的新要求>,<厂长经理日报>,1995年5月. (5000字) 共济网
6<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现状及新视角>,<汉中师院学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同济大学四平路
7<西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与改革>1995年,第11其. (9000字) 共济
8<农村扶贫机制的转换>,.<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4期. (9000字) 正门
9<科技政策与经济效益>,<学术论坛>,1996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技管理与成就>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48号
10<对两权分离的再思考>,<理论导刊>,1997年第10期. 院
11《一种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实现形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专
12《影响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彰武
13《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构建》《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112室
14《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及其对策》《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同济大学四平路
15《精神文明建设应走出的几个理论误区》《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8000字) 336 26038
16《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内容和特征》《求是.内部文稿》1998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体制改革>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8000字) 共济
17《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六大关系》《求索》1998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1998年第7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正门对面
18《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构建》《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kaoyangj
19《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0期. 112室
2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 (9000字)
21《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总体设计》《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5期.
21《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9000字)
22《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性》《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 (9000字)
23《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陕西日报》1999年,3月.
24《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陕西日报》1999年5月5日.
25《港奥台失业保障的比较及其启示《光明日报》1999年11月15日。
26《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演变和评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27《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8《制度分析方法及其运用》,《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9《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学术月刊》,2001年第12期。
30《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原则和趋势》,《西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1《世纪之交:发展经济学的回顾与前瞻》,《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5期。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评论》2000年第5期
33《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的述评》,《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34《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任务及其新视角》,《经济学家》2001年第4期。
35《制度安排与可持续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第12期论点摘编
36《公共资源市场:特征及其培育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37《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及其治理对策》,《内部文稿》2000年第12期。
38《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制度分析》,《理论导刊》2000年第10期。
39《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与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0《陕西小企业改革中的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的对策与思路》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41《中小企业改革的现状及其对策》《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三期。
42《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的地位》,《 理论与改革》,2000年第1期。
43《西部大开发中的**职能转变》《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4期。
44《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体制创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5《假冒伪略商品成因的经济学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6《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国西部开发的思路极其比较》,《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1期。
47《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制度分析》,《理论导刊》2000年第10期。
48《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9《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3期。
50《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1《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研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理论导刊》2001年第5期。
5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阐释》,《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53《论企业家高级人才市场建设》,《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54《论陕西经济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2001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55《国有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社会》2000年,第11期。
56《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建议》,《西部大开发理论、论证和政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可持续发展:非正式制度视角的反思与阐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8《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反思》,《西北大学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9、《陕甘宁老区实现生态经济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理论导刊》,2002年第9期。
60、《可持续发展与治理外部性关系的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1、《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酬资模式的选择》,《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62《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创新》,《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3年7期全文转载。
63《新型工业化:中国工业化路径的转型》,《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64《中国二元工业化及其协调发展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5.《西部地区的二元工业化及其协调发展的思路探讨》《财经科学》,2004年第1期。
66、《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城乡二元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期。
67、《基于工业区位理论的西部新型工业化》,《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68、《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实现途径》《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9、《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2期。
70、《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反思》,《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
71、《制度演变、制度约束与可持续发展》,《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2、《关于建立西部经济发展理论的思考》,《理论导刊》,2002年11期。
73、《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述评》,《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7期。
74、《中国可持续发展10年研究的述评》《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7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6、《跨越式发展从哪里突破》《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2月15日。
77、《效率激励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的制度分析》,《求是学刊》,2004年,第4期。
78、《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79、《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述评》《学术月刊》,2004年,第4期。
80、《扩大民间投资: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81、《社会分工:扩大民间投资的长期机制》《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2期。
82、《论新型工业化的十大关系》,《中洲学刊》,2004年,第五期。
83、《制度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84、《中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提名方式及实施绩效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
85、《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期。
86、《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观点的述评》,《中国人口、资源与管理》,2004年第5期。
87、《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改革》,2004年,第5期。
88、《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经济模式的建立》,《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8期。
89、《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定位》,《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5期。
90、《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创新》,《福建论坛》,2004年,第8期。
91、《经济转型时期工业化进程的演进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中国经济评论》,2004年,第10期。
92、《选举提名方式与土地管理体制:村民对村领导行为及其绩效的评价》,《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93《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9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95、《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96、《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及其战略定位》,《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5期。
97、《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2期。
98、《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陕西财大学报》,2004年,第5期。
99、《我国生态经济模式建立的基本思路》《贵州财经学报》,2004年,第5期。
100、《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版。
101《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及其评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