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潜水多年,不断的从前人的资料中汲取营养,补充自己,逐渐从一个菜鸟变成了一个老菜鸟,呵呵。之所以写点东西,主要还是想抱着回报的心态来让一些人了解一点我这次考试所了解的,希望对大家有点用。
总体来说,这次的难度要远小于去年(只针对财务管理的非寿险)。去年虽说大概是一章一道题,但有的题目看的都云里雾里,甭说下笔了。今年的题目起码都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有的就是从书上摘抄的例子。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能够耐下心来仔细看看书。毕竟答案都在书里面。起码这次是这样,下次我可不好说。
1、记框架。我在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先是尽量记框架。(对于一些我个人编写的较为理想的教材,我甚至去记章节的顺序)。对于这本新教材,我不是太能理解它的章节安排,所以只记了每一章里的框架。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复习的时候事半功倍(在考前一天的下午,我只用了2到3个小时就将全书的知识点都背了一遍,以至于晚上没事可干),更重要的是,以后在实务工作中一谈到什么内容,就能知道大致包括那几大块,每一块下又可以细分成那几点来阐述。毕竟,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
2、消灭死角,不留盲点。当我将全书的我认为重要的地方都理解记忆了以后,对于一些我认为没什么意义的章节总是置之不理。每次看都是那么些个地方没看。回想自己以前的失败,都是因为试卷上偏偏是我的死角出题了,所以这次考前两天我特意尽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来看看这些死角。历时总是有惊人的相似,这次我的好几个死角再次出现在了试卷上。包括通用账户、资本规划的举例,还有什么战略规划的可行性之类的。哎,可惜我看到战略规划的可行性分析这块内容时,实在是不能理解它的内容就没看了,结果是:试卷上唯一空着的一块就是它了。
3、计算题还是自己动动手吧。以前我看见计算题,要是容易理解的就一看而过。但是其实你要是真的自己做的话远不是这么回事。关键是思路。你应该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要这么想,我的想法不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样算,它的本质是什么。比如说摊余成本的计算,本质其实就是将其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到各个时点的值罢了,这个在利息理论里面说的很清楚。
想想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要重理解,记框架,不留死角,多动动手。
原来想记几个题上来,但是考试的时间不允许。其实也没必要,你真的把教材都看懂了,你也就不会在乎了。顺便说下题型。非寿险好像一共是35题。其中15分的选择,85分的主观题。单选0.5分,多选1分。希望自己说的这些能对下次考这门的考生能有所帮助,希望这次考这门的考生能够通过,希望大家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