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1-12-3 11:41:29
很想参与讨论,可惜学识浅薄啊,要好好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21:54:12
clm0600 发表于 2011-12-2 23:12
滞胀是垄断加ZF干预的综合结果,这是历史的一个必然阶段。
因为垄断了,垄断集团就有操控市场的能力,也 ...
好了,既然你相信干预市场会降低效率,那么还是倾向于自由会更好的增加经济效率。这没有问题了。问题还是在于一旦实施自由市场,那么自由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经济危机,这就是主楼所谈的东西了。
纯粹的垄断和计划经济都会带来难以估计的“组织成本”,这与“交易成本”相辅相成,这是科斯和张五常的观点了,用来解释为什么完美垄断(包括计划市场)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

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都认为是“过度消费”的结果,即“需求过剩”而不是“生产过剩”。比如AIG等金融机构,不断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欲望,国内经济学家老爱举的例子: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诱惑的手段”向那些民众游说金融衍生品,民众也由于贪婪便宜,相信了投资家。结果是大型金融集团的纷纷倒闭,只有美国救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22:02:59
song1934 发表于 2011-12-3 10:58
古典的充分就业不承认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而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是没有非自愿性失业,楼主的那个例子是不合 ...
举一个企业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推广到所有的产业。这才是主楼的论文所真正谈到的东西。

举一个新古典宏观的总生产函数的例子,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的效果,最终再增加劳动力和资本都不会为社会增加财富。此时的非就业人数就是“失业率”。以往的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的经济型实际上都没有把握着“失业率”的最好的描述方式。这在罗默与索罗的总生产函数中可以很好的定义。你可以看一下主楼所说的论文原文的具体内容。

你说的第十一个人的需求与其他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在竞争中,他所处的地位是最不利的。而在一个竞争市场,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概率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当然他也可以“东山再起”,而以往的胜利者也可能突然什么都没有。这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22:06:10
zhonghh2 发表于 2011-12-3 11:40
很想参与讨论,可惜学识浅薄啊,要好好努力。
我只是谈一些经济学上自己觉得希望得到指导和建议的内容,你谦虚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22:07:26
zhonghh2 发表于 2011-12-3 11:40
很想参与讨论,可惜学识浅薄啊,要好好努力。
我只是谈一些经济学上自己觉得希望得到指导和建议的内容,你谦虚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23:49:07
1. 粗略的看了一下楼主的论文,楼主一开始对于竞争市场的定义第三条为萨伊定理,于是消费者的行为在你的模型里自动消失了,所以您的论文只是建立一个局部均衡理论。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偏好consumption smoothing使得消费的波动小于产出的波动,漏掉消费者行为可能使结论有非常大的偏离。

2. 最近30年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在逐步给模型逐步添加微观基础,开始是代表性消费者,现在很多论文都开始采用异质人假设,并加入博弈论的结构进行加总,楼主似乎忽略掉了这些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4 00:00:38
貌似是个阴谋论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0:13:25
3377063 发表于 2011-12-3 23:49
1. 粗略的看了一下楼主的论文,楼主一开始对于竞争市场的定义第三条为萨伊定理,于是消费者的行为在你的模型 ...
非常感谢你看这篇文章并提出意见。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有一个关键的前提是“长期long run”,在前言中专门做了强调。
在“长期竞争的情况下”消费与生产波动是一直的,一般的风险规避偏好都在短期预期。比如永久性消费模型中,就是考虑的“长期”,因此在这个基础上的消费理论是霍尔的“随机游走”。同样的讨论也适合于生产者。换句话就是说,在长期均衡的情况下(不是短期均衡),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的结论就是论文中列出的三条,这三条可以直接作为长期竞争市场的定义。此时,萨伊定理成立,因此只需考虑生产者而不需要考虑消费者。

这个理论不是局域均衡,而是长期竞争情况下的整体均衡(包含消费者与生产者),原因是只考虑“长期”时,消费者的效果体现在生产者的行为。见上面的解释。

新古典宏观有一些很特殊的假设,是不必要的,比如假设消费者的效用满足二次型,一生分为两个阶段,等等;其实这都是特殊的假定,没有谁能保证真实的市场中一定是这样。

而主楼的文章就克服了新古典宏观的缺陷,不需要另外假设消费者效用函数,而直接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并将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另外,在文章中,同质性和异质性生产者都被考虑,分别是完美竞争和垄断竞争的情形。而博弈论主要体现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但这个模型是主楼论文的基础。

新古典宏观的多余的人为假设,都是特殊情形,对于精确市场的情形是不必要的,而主楼论文的出发点只要是“长期”就可以成立,不需要另外假设特殊的“人为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0:13:56
仙潮 发表于 2011-12-4 00:00
貌似是个阴谋论者。
汗,纯粹的学术探讨,居然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1:51:44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5 00:13
非常感谢你看这篇文章并提出意见。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有一个关键的前提是“长期long run”,在前言中专 ...
1. 一般均衡都要达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市场出清,不假设消费者行为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阿罗德布鲁结构也一样。
2. 生产是为了消费,现代的宏观经济学模型的目标方程都是一生的效用最大化,您不假设消费者行为怎能确定是消费者行为的最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1:02:31
3377063 发表于 2011-12-5 01:51
1. 一般均衡都要达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市场出清,不假设消费者行为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 ...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是这个理论的前提条件,因此直接使用了这个模型的结论,并将这些结论作为推导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在主楼论文的附录B中,专门说明了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这没有被放在正文中。所有关于消费者与生产者效用和利润函数只出现在阿罗-德布鲁般均衡模型中,而不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推导中,无论怎么样,这些函数在推导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时已经用到(即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只出现在微观经济层面的推导),所在在推导宏观经济学时只需要使用其结论。

另外,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实际上真实存在的是“均衡核”,均衡核本身可以是均衡曲线。但是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理论本身只是证明了均衡点和均衡核的存在,但是不能确定“哪个企业在哪个行业,生产多少的总体分布”,而宏观经济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是楼主论文所讨论的事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22:40:54
请看凯恩斯传_______斯基德尔斯基,三卷本,看完你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惊叹于凯恩斯的大智慧以及世人的误解,无知有多么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2:57:47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3 22:02
举一个企业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推广到所有的产业。这才是主楼的论文所真正谈到的东西。

...
首先申明,我不是那种喷人的读者,只是想闲聊型的,楼主耐心回答回复我也很高兴。
对于文章,题太大,我只想说几句: 说凯恩斯和古典学派都不太适应当前,这是公认的,经济理论自身需要进化,它的进化需要靠该理论的信仰者,因为创立者不在了。  而如果独立门户的人要想别人信服自己的理论,首先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万不可以前辈的理论基础去分析问题,然后又否定前辈的理论。凯恩斯为什么成功,看看他的货币通论就知道,几乎把所有的重要元素都下了新定义,并说出了古典定义的不对之处,然后在这各个元素定义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 而本文的后半部分,说到底就是研究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分布能够解释经济危机,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金融和经济危机,这个倒是有一定的新意,但是我更想说这是一种跨界理论的巧合,这种巧合就连马太效应的发现者都可以过来参与讨论,因为世间万物冥冥之中自有联系。如果这个理论明确自己的理论基础就好了,比如我说的楼主所讲“完全就业”,用的是古典的定义还是凯恩斯的定义,如果是凯恩斯的定义,那楼主的那个例子根本就不是完全就业状态,下面的说法就没有了基础,也就无从研究对错了;再者,“非就业人数就是失业率”这更是个大胆的说法,求解? 还有,我很抱歉地告诉楼主,再过50年,经济学能搞出个可以用的总生存函数,就是人类万幸了。文中“  出现经济危机只需要两个条件:1. 金融市场趋于完全竞争;2. 社会趋于充分就业。”  这是经济周期理论讨论了多少年的东西了吧,那份研究换个说法,我也不想太批评人家! 只是后半部分文章“具体结论是“一旦一个完全竞争的宏观经济体趋于充分就业,此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恐怕得好好回去思考一下缜密性了,不管这句话是楼主推论的,还是原文作者。 很容易让人误解成,避免经济危机就是避免充分就业就好了,然后就得出:原来西方经济学的最高目标居然是个错误,也就是资本主要根本就是个错,好嘛,原文的深层次含义居然是”倡导马克思主义“,呵呵, 随便一说, 总体上就是原文尚且很多东西没有建立清晰的基础,而楼主建立在原文基础上的发言和回复,更应该思考其正确性啊,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清晰的定义,我的疑问只是个小例子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3:07:20
wxdlj 发表于 2011-12-5 22:40
请看凯恩斯传_______斯基德尔斯基,三卷本,看完你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惊叹于凯恩斯的大智慧以及世人的误解, ...
说的好啊,现在大学经济学的教育悲哀就是,各家之言,你取一块,他取一块,混乱不成体系,导致在批评别人理论时都不知道原来用的就是别人的理论基础,其实每个人的理论在当时都有一定的正确性,都是很好的,就怕那些看了别人一句,自己就像说十句的经济学人,要批评前辈,独立门户,必选自成体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3:09:27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5 00:13
汗,纯粹的学术探讨,居然被。。。
楼主不用……,他可能说的是原文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3:11:36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3:13:47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2 22:45
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了,但是在宏观调控上却是正确的。马歇尔的自由理念只适合于均衡态,经济危 ...
我想了解一下,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在哪里?  答案说多好,可就厉害了噢,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3:13:49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2 22:45
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了,但是在宏观调控上却是正确的。马歇尔的自由理念只适合于均衡态,经济危 ...
我想了解一下,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在哪里?  答案说多好,可就厉害了噢,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3:13:51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2 22:45
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了,但是在宏观调控上却是正确的。马歇尔的自由理念只适合于均衡态,经济危 ...
我想了解一下,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在哪里?  答案说多好,可就厉害了噢,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9:49:38
wxdlj 发表于 2011-12-5 22:40
请看凯恩斯传_______斯基德尔斯基,三卷本,看完你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惊叹于凯恩斯的大智慧以及世人的误解, ...
凯恩斯传看了挺不错,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全才。
不过我觉得最好的还是看《通论》、《货币论》;因此这才是他真实的东西。里面很多原创性的东西确实值得后人敬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20:08:02
song1934 发表于 2011-12-6 12:57
首先申明,我不是那种喷人的读者,只是想闲聊型的,楼主耐心回答回复我也很高兴。
对于文章,题太大,我 ...
“完全就业”不同于“充分就业”。如果一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就业了,这时叫“完全就业”,但是这个时候,社会仍旧可能有“闲置的生产能力”使得社会并不处于“充分就业”。所以原文充分就业的定义是“社会的闲置生产能力为0”,这在文章的第四节。

“一旦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体趋于充分就业,此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疯狂地结论。但是这是理论本身的结论。
不过,想一下,1929年和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共有特征,这也是容易理解的:危机前金融市场异常繁荣,社会趋于充分就业,2008年时欧洲的一些地方甚至不工作比工作的收入还高。
经济学中总共只有四类市场:1. 完全竞争; 2. 垄断竞争; 3. 寡头; 4. 完全垄断。那么哪一种市场能够达到经济危机出现前,社空前的经济繁荣呢?
请注意,不过什么市场,只要它是市场,它就不外乎是上面的四类市场,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类型。不要说还有什么不能描述的虚拟市场,虚拟市场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也跑不出上面四类市场的框框。

我想你必须要对这个选择题选出一个答案(在选择时不要忘了科斯的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

文章不是说倡导马克思,只是说“鼓励垄断竞争”。

其实整个文章的哲学寓意是显然的,一旦市场自由到了极端(白热化),这个市场也就结束了。
按中国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物极必反”。
当然这是西方经济学现有的新古典宏观所无法理解的,因为理解这个东西的技术不在数学,而在物理学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20:33:27
song1934 发表于 2011-12-6 13:13
我想了解一下,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在哪里?  答案说多好,可就厉害了噢,呵呵
其实马歇尔也想建宏观经济学,马歇尔当时的微观经济学就有将企业看做“原子”,并将其加总从而找到一种总体规律的思想。但是当时由于经济学家数学素养的缺乏,还是无法完成这个工作。马歇尔对比了一下波尔兹曼统计物理的结果,做了一个生硬的类比—波尔兹曼分布。
同时代的,帕累托也对此做了一个研究,他认为经济体的宏观分布(比如收入分配)是“帕累托分布”。当然帕累托是从数据拟合的角度出发的,也没有动用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很简单,有两点:1. 将微观经济个体贡献加总; 2. 考虑总体的供给与需求。
但是一个很显然缺陷随之而来:这些经济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之间的关联。
在这里我必须要批评一下凯恩斯的数学修养了,我不知道凯恩斯是否学习过希尔伯特空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希尔伯特空间理论显示,对于一个线性空间,我们将这个空间的所有向量相加之后,并不能保证这些向量之间是独立的,因此在相应的方程两边必定存在“非独立约束”,从而使得方程两边各个向量的系数并不相等。
当凯恩斯将微观经济量加总之后得到总供给函数,然后让它等于对应的总需求函数,并让方程左右两边的经济量的系数相等。这在数学上不一定成立,原因就是上面希尔伯特空间理论的解释。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从微观经济学入手,找到线性相关的微观经济量,将其作为“同一类”,然后将所有这些“同一类”加总之后,再令方程两边各个“同一类”系数相等才是合理的。只有考虑了这种效果之后的宏观经济学才是“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
这也就是主楼论文里所做的事情了。

当前新古典宏观尽管也希望从微观经济个体出发,但是本质上与瓦尔拉斯当年的做法类似,只是考虑了时间效果(预期)。但是仅仅依靠“一般均衡的均衡概念”是不够的,这是新古典宏观的缺陷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20:34:48
song1934 发表于 2011-12-6 13:13
我想了解一下,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方法错在哪里?  答案说多好,可就厉害了噢,呵呵
对你47楼的回复没有显示,系统还在审核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09:53:30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6 20:33
其实马歇尔也想建宏观经济学,马歇尔当时的微观经济学就有将企业看做“原子”,并将其加总从而找到一种总 ...
楼主的回复让我看到了经济学上很多新元素,很是高兴啊; 但经济学不是数学,也不是物理学,它是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的一个综合学科,而这些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有难度的是心理学的因素,因为经济社会是有思想的人的组成,他们不是机器!不可用物理分布规律去下定义,凯恩斯并没有吧微观经济简单地加总来推出总供给\需求函数,而这种简单地加总正是他所要推翻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凯恩斯本人并没有得出一个真正的可用的总函数,因为他自己都在著作中说明,因为社会心理的复杂性,这种函数要通过计算得出很难。 楼主所倡导的“同一类”系数和线性相关,关系到对经济社会的行业分类和前景预期,而这种标准划分又有谁能做出?即使出了标准,如此巨大的数据量是否能可计算性,数据所基于的统计系统是否有可实施性?  ”同一类“系数与线性相关,那类与类之间的线性相关怎么就能忽略?! 想用单一的数学模型解决经济学多少年来的最争议问题,如果能做的,经济学可以改名为数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11:01:16
凯恩斯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挽救那些失业的人们,促进经济的增长。
财经热线著名评论员凯恩斯先生(财经热线 www.cjrx.com.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14:24:13
凯恩斯凯恩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16:33:40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22:48:08
song1934 发表于 2011-12-7 09:53
楼主的回复让我看到了经济学上很多新元素,很是高兴啊; 但经济学不是数学,也不是物理学,它是数学、统计 ...
你所提到的经济系统划分的复杂性,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不过只要考虑“长期”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往往在短期具有很理性的决策,但是一旦到了长期就糊涂了”。不光在经济学中,在军事上也一样,要一个军队高度紧张的防守,在短时间上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必定就会松懈。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长期竞争所描述,即“在长期竞争中,每一个人只获得零利润”,也就是不管一个人在精明,他总有糊涂的时候,使得他最后的收益只是“正常利润”。这就是微观经济学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不管消费者的需求函数是什么类型,它都总是成立的。
此时心理学或者社会复杂性(除了战争)都被考虑进去了。

事实上,微观世界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人类社会更加的复杂。原子之间除了有电磁力、弱力、强力、引力之外,还存在量子纠缠,使得原子之间像“幽灵”一样具有匪夷所思的性质(类似于人类之间的契约)。但是只要观测时间足够长(比如0.0000000000000001秒),这些大量的原子之间就会形成“规律”,这就是统计物理。人类社会也一样,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但是只要观测的时间足够长(比如100000秒),人类的经济行为也会形成规律。

新古典宏观就不一样,他们往往假定特殊的微观需求函数的形式。这显然是不必要的,因为会放进人为主观因素进去。所以新古典宏观除了他们给出的总生产函数的结构之外,其他的很多元素都具有人为因素。


另外,尽管凯恩斯在著作中说到人们心理复杂,但是他确实是直接加总微观经济量(他直接利用了当时被人创立的总量分析法,而忽略了微观经济个体之间的关联,本质上他的加总是没有技术处理的,只是文字叙述了一下,他的意图还是希望发展一个总量上的有效需求不足),并否定萨伊定理。当然宏观经济学必定是“微观加总”,这一步不是问题,关键点是加总之后的处理问题。凯恩斯的著作《通论》本身是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地方的,后来逐渐被人完善,并作为宏观经济学。

competitive market for multiple firms and economic crisis这篇文章就找到了各个行业之间微观个人的“同一类”,再加总到宏观。这篇文章本质上是希望将“经济学”纳入“自然科学”。
很高兴能与你讨论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15:38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7 22:48
你所提到的经济系统划分的复杂性,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不过只要考虑“长期”一切都可以迎刃而 ...
既然讨论了一个回合了,我想开个万笑,你绝对是物理学界最专业的经济学人,有可能也是经济学界最专业的物理学人;  为什么那么说呢, 首先说你的物理举例,经济社会的规律不能用物理结论来解释,更不可能想物理界的观测方法一样得出规律,物理上原子、中子、物质、反物质、磁力、弱力……这些元素相对于人类的变化来说,变化速度几乎为0,所以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得出规律;可人类经济社会呢, 科技、人口素质、资源数量、世界格局等等,所以的这些元素都在变化和演进,所谓的规律没等出来,就已过时,尤其是总经济函数这样的东西,所以即使是凯恩斯也一直强调,他的总供给函数等是“一般情况下”的函数。 我想,此条回复的第三段内容已经没有再反驳的余地了。因为经济社会与物理世界的最明显和最大不同你都没有注意到啊
      关于你对凯恩斯的否定,我建议你万不可片面听信第三方对《通论》的批评,而是自己认真的看看本书,不但要看,而且要做到真正理解! 因为《通论》是世界公认的最难理解的书之一。 因为你要批评人家,总得知道人家的观点吧?! 不能张冠李戴, 微观总量简单加总是凯恩斯在《通论》第一卷就开始批评并推翻的事情,又怎么回事他犯的错误呢?  他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个词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说法)推翻了古典的微观经济衡量单位,直接用了就业量和货币总量两个单位, 这两个单位的同质性,凯恩斯论述的非常清晰!而你所倡导的同一类、线性系数,在这个模型中根本就用不上,不是凯恩斯不想用,是这样的经济分类体系现在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是当时! 所以这就是凯恩斯的厉害之处。   你所引用的那篇论文应该写到了很精髓的地方,因为据你所说,他提到了各行业微观“个人”的同一类,简单地说,他是在推翻凯恩斯的劳动者同质性分析,而论文建立线性系数分析,势必是想建立新的宏观经济衡量单位体系,因为这是经济分析的基础!但是你没有真正领会到,却在此文基础上你大批马歇尔和凯恩斯的经济模型,就显得语出无境,在背景了解上更是有点捉襟见肘,虽然楼主的知识面着实让人佩服,但是光全面不行,也得精啊。
      为了尽快把问题说明白,我可能说的不是很和气,话说重的地方,还请楼主见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15:49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1-12-7 22:48
你所提到的经济系统划分的复杂性,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不过只要考虑“长期”一切都可以迎刃而 ...
既然讨论了一个回合了,我想开个万笑,你绝对是物理学界最专业的经济学人,有可能也是经济学界最专业的物理学人;  为什么那么说呢, 首先说你的物理举例,经济社会的规律不能用物理结论来解释,更不可能想物理界的观测方法一样得出规律,物理上原子、中子、物质、反物质、磁力、弱力……这些元素相对于人类的变化来说,变化速度几乎为0,所以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得出规律;可人类经济社会呢, 科技、人口素质、资源数量、世界格局等等,所以的这些元素都在变化和演进,所谓的规律没等出来,就已过时,尤其是总经济函数这样的东西,所以即使是凯恩斯也一直强调,他的总供给函数等是“一般情况下”的函数。 我想,此条回复的第三段内容已经没有再反驳的余地了。因为经济社会与物理世界的最明显和最大不同你都没有注意到啊
      关于你对凯恩斯的否定,我建议你万不可片面听信第三方对《通论》的批评,而是自己认真的看看本书,不但要看,而且要做到真正理解! 因为《通论》是世界公认的最难理解的书之一。 因为你要批评人家,总得知道人家的观点吧?! 不能张冠李戴, 微观总量简单加总是凯恩斯在《通论》第一卷就开始批评并推翻的事情,又怎么回事他犯的错误呢?  他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个词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说法)推翻了古典的微观经济衡量单位,直接用了就业量和货币总量两个单位, 这两个单位的同质性,凯恩斯论述的非常清晰!而你所倡导的同一类、线性系数,在这个模型中根本就用不上,不是凯恩斯不想用,是这样的经济分类体系现在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是当时! 所以这就是凯恩斯的厉害之处。   你所引用的那篇论文应该写到了很精髓的地方,因为据你所说,他提到了各行业微观“个人”的同一类,简单地说,他是在推翻凯恩斯的劳动者同质性分析,而论文建立线性系数分析,势必是想建立新的宏观经济衡量单位体系,因为这是经济分析的基础!但是你没有真正领会到,却在此文基础上你大批马歇尔和凯恩斯的经济模型,就显得语出无境,在背景了解上更是有点捉襟见肘,虽然楼主的知识面着实让人佩服,但是光全面不行,也得精啊。
      为了尽快把问题说明白,我可能说的不是很和气,话说重的地方,还请楼主见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