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761 1
2021-12-04
求教各位大佬!如题,本人在阅读关于“生态效率”或“环境效率”的文献时发现,有关ML/GML指数模型的文章,通常先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或三阶段DEA计算生态效率,再使用ML指数或GML指数动态变动的内部因素。
想问:
1. ML指数/GML指数作为面板DEA模型,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他们计算生态效率值,再进行分解?且GML指数具备传递性,能够实现跨期的生态效率值比较,为什么还需要借用SBM结果再来分析?
2. 能否只使用ML指数/GML指数计算生态效率,不进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分解分析?(目前在文章中没见过此做法)
3. 个人理解ML指数/GML指数分解出的技术和规模并不代表现实中真实的技术和规模,对此进行驱动因素分析是否具有实际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2-6 21:43:20
超效率SBM模型或三阶段DEA计算得到的效率值能够衡量DMU之间的相对效率水平,ML指数/GML指数作为指数结果是表现效率水平的变动趋势,并不能直接反应效率水平高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