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天看完了净空法师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的宣讲《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在大“挑战杯”作品指导中认识的一男学生送我的书),在看书中我特别受到教育的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人的智慧有“根本智”和“后得智”之分,“【后得智】是从【根本智】里生出来的”。按净空法师的讲解,根本智就是“觉”“正”“净”三皈依的人。我个人的说话是,“根本智”就是真善美的人。于是,我觉得学校应该加强使我们获得“根本智”的“心灵教育”。
写上题目后在百度搜索“心灵教育”这个词,结果获得一个大收获:鲁扬:心灵教育是人类最终的教育!下面是摘录的一些话,或许于读者有用。
人的心灵健康与健全与否,那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也就是说,让人成人的教育,也就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
一个人最终能具有创造力,取得事业的成功,来自一生不懈的努力——而必须的前提是,他肯定拥有一颗健康,独立,清醒,且永不言败的心灵!心灵是人的智慧之眼——一颗健康心灵,它将洞察事物之根源,帮助你辨析,选择和判断,最后指引你走向你所处的时代与你所处环境中并最有利于你成功的一条道路上去。
我希望天下父母们记住这句话:天才和神童是遵从孩子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正确教育——而没受伤害的正常人。
我们稍查一下字典就清楚知道:素质,本来的,原有的。让人具有“素质”,也就是让人具有最基本的,一个人“本来”“原有”的东西。“素质教育”一词如果成立的话,那也是指:通过正确地教育,让人恢复人的“本来” 的,“原有” 的——人的最基本的状态,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成功必须拥有超强的自信心——而超强自信心形成离不开生命的独立,以及由此营造起来的生命的尊严。只有拥有生命的尊严的人——才能可构筑起健康的心灵世界,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灵世界,一个人有能可能去发明或创造。
我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大学老师,感到大学本应是学生施展创造力的大舞台,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荒废了孩子成年前的“心灵教育”,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补上这一课。怎么补呢?下面是我的建议:
第一,加强师风师德教育。老师要树立“放下权利名、追求真善美”的非功利化人生态度。
第二,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如果高中是“题海战役”,那么大学就是“信息轰炸”。我们没有给他们自学的时间,也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机会,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软硬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第三,师生一起多玩。比如,一起多多地开展打排球、篮球和踢足球等团队性体育活动(现在的体育场地恐怕少了),一起植树造林和游山玩水(古人已证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或更准确的说,乐山者智、乐水者仁),一起读书和做游戏(如一起演话剧自娱自乐、如琴棋书画茶),等等。
第四,师生一起科研和社会调查、一起从事社会义工活动等等。
第五,改革教考理念。例如,我们的一些课可以只考试而不教,我们可以实施像以前的“特招生”一样某门学科有特长其他课程则可以30分及格的办法。于是,学校的无线上网、电子教材、专业数据库以及网上考试等数字条件应该大力改进和改善。
第六,开展注意细节和积小善为大善的养成教育。例如,养成保护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公物、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的习惯,尊重别人隐私的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