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511 1
2011-04-24
事业单位改革喊了很多年,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机构越改,冗员越多,效率越低下。英语里好像都没有对应中国“事业单位”这一名词的单词,可见老外并没有这一类机构。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完全可以由企业来代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一称谓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如果不能由企业来代替,那么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的效率?请从经济学纯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之。同时欢迎经济学专业的同道前来经济学的高端学术交流群94843835参与该话题的辩论。进群请附言:人大经济论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4 21:37:14
什么叫纯技术?建个博弈模型?非市场行为一定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这一点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真理,不需要证明。可以辩论的其实是最优的标准。所以你要评价效率缺失的话,你先给个标准吧。

另外,我们要先搞清楚中国的事业单位究竟包括哪些部门?国外也有很多公立机构,就是财政负担的科教文卫等组织,没听说哪个国家完全没有。所以存在的必要性也是充分讨论过的问题了,如果经济学认为没有必要的话,那是经济学的问题。

中国很多事业单位已经推向市场了,财政拨付远不足营运开支,这就是改革的结果。像医疗的问题之所以这么热门敏感,就是因为已经改到了比较难的阶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