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科学学科门类及课程体系结构相当完备,劳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
李实(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熟的劳动科学教学课程体系得以建立起来,这个课程体系既反映了劳动科学的一般特征,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就目前国内学科情况看,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保险学、劳动法学、劳动保护学等六个学科的发展较为成熟,除此之外,二级学科可以是开放的,例如劳动社会学、劳动心理学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劳动经济学是研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是劳动科学体系中发展较早、影响最大、成熟度最高的一门主干学科,是劳动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工资、就业及其相关劳动制度、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等。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经济学专业对我国**的劳动就业和失业、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地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劳动保险学是研究劳动保险理论与劳动保险业务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工业化之后,劳动者的工业劳动风险逐渐增加,家庭保障已无法应付许多新的风险,因而劳动力再生产也就越来越多地依赖劳动保险来进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劳动者面临着养老、疾病、失业、工伤等工业劳动风险,他们需要一个完善的劳动保险体系,以便在失去收入来源和劳动能力时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劳动保险学是劳动科学中一个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劳动保险学着重研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与劳动者及其劳动行为直接相关的风险补偿问题,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保险的分类;劳动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劳动保险待遇给付形式;劳动保险管理体制等。
沈琴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劳动关系学和劳动法学同样是劳动科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侧重于建立改善和规范雇用关系的制度体系研究。
劳动关系首先是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双方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受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不论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考虑,还是从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方面考虑,劳动关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劳动关系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产业与劳动关系理论、比较劳动关系、劳工史、集体谈判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工政策等。
劳动法学是研究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科学,是劳动科学体系中的另一重要学科。20世纪20年代以后,劳动法的理论研究逐渐从法学一般理论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劳动法学。劳动法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劳动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劳动法的本质、作用和特点;劳动法在调整劳动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各种法律规范等。建国以来,历经我国劳动法专家半个世纪的耕耘和灌溉,它已有相当大的发展。劳动法承担着调整劳动关系的任务,它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法关心的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办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工资方面的法规、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各项规程、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的法规、劳动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和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
肖鸣政(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劳动保护学科这两门学科是劳动学科中侧重于劳动力资源有效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性学科。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劳动科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模型、实践模式和方法技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在于解放人的活力,充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门学科在我国崛起,并成为劳动科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是我国改革和开放的必然产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既包括国家宏观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比如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国劳动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以及我国的后续劳动力资源配置等;也包括微观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比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
劳动保护学科是研究劳动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它帮助劳动者认识和掌握劳动安全的本质和规律,以增强劳动者在劳动中自身保护和避免危害的能力,使其处于舒适、高效能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受市场利益驱动的影响,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犯。把劳动保护学确立为劳动科学体系的二级学科,有利于加大对劳动保护问题的研究力度。劳动保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职业卫生、安全心理学、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社会保障与工伤保险、工会与劳动保护、事故应急与救援、事故监控系统、安全经济学、工业通风与噪声控制、职业病防治、环境检测与评价等。
确立劳动科学的一级学科地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与战略意义,在我国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
吴德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将劳动科学设立为一级学科有利于提高对劳动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创新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国际竞争也演变为人力资源素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竞争。
“和谐社会,劳动为本;国家创新,人才为本”。尽管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科学在学科体系、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我国存在的大量复杂的劳动问题而言,劳动科学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该领域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研究条件相对较差,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对劳动科学研究的投入与支持不足,离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将劳动科学确立为一级学科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劳动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助于相关部门从组织领导、学科规划、资金物质投入以及科研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劳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中,有助于激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水平。而劳动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将促进我国劳动问题的解决,促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为我国和谐社会和创新战略的建设贡献智慧。
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将劳动科学设立为一级学科,必将有利于增强劳动科学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发展。从劳动科学的体系结构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劳动保险学等构成劳动科学的各学科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各学科共同运用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间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因此,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构成劳动科学的各学科通常设立在同一个学院中,从而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促进劳动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例如,在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康奈尔大学设立了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下设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研究、组织行为学、集体谈判劳动法和劳工史、劳动科学国际比较、社会统计学六个系以及高级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从各个角度研究劳动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使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在全球享有盛誉,并为康奈尔大学带来良好的声誉。
然而我国由于劳动科学在国家科学分类标准中没有被确立为一级学科,导致构成劳动科学体系的各学科分属于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的一级学科中,在高校中难以将各学科集中设立于同一学院,妨碍了劳动科学各学科间的交流,不利于劳动科学体系的整体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确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的地位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曾湘泉(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将劳动科学设立为一级学科必将有利于促进劳动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劳动科学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劳动科学的发展需要大力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然而,由于劳动科学在我国的科学体系中尚没有应有的地位,汇集劳动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机构严重不足,阻碍了劳动科学在学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劳动科学确立为一级学科,将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
建设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尝试;发展劳动科学,有利于促进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劳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单独设立,不仅在理论上有着科学依据,也符合我国学科发展的现实。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为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劳动科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我们为劳动经济、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专门开设了一系列的劳动科学课程。包括劳动科学概论、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社会学、劳动心理学、劳动法学、职业安全与卫生、职业管理与发展等。在劳动科学一级学科的体系下,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和劳动保险等二级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蓬勃发展。2001年劳动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从2003年起我们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博士点、社会保障博士点和劳动关系的硕士点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最具影响力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以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几大学科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互补的综合劳动科学学科群。由于我们的学科历史悠久,品牌成熟,学科体系健全,综合优势明显,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影响大,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
总之,无论从劳动科学体系自身建设的需要看,还是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创新战略对劳动科学的迫切要求看,大力重视和加强劳动科学教育和研究事业,提高劳动科学研究的地位和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劳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将劳动科学确立为一级学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我国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