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4-26 11:09:10
受到警告
Anonymous 发表于 2011-4-26 11:05
guaiguai123456 发表于 2011-4-26 11:02
只能说你水平差,马克思也三段论,斯密也三段论,怎么没见人家说了。
人没有自知之明是悲剧,缺乏知人之明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还躲在后面放炮,
往前看比较好,毕竟我们不是继续生活在一两百年前的欧洲
斯密如果活到今天,还按他那个路数发文章,真不一定能上《管理世界》,您还别不服气。
说你幼稚你还不承认,管理学大师里面用你所谓计量的人并不多,管理学侧重的是管理思想,经济学侧重也是思想。
有了思想才能成为大师,你看就你目前这水平什么时候能成为大师,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1:10:56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而且信息量非常大,我记得已经被人大复印资料引用了,不是很容易就能写出来的。lz认为自己写出来的和这个差不多,很有可能是没有认真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1:11:29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而且信息量非常大,我记得已经被人大复印资料引用了,不是很容易就能写出来的。lz认为自己写出来的和这个差不多,很有可能是没有认真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1:27:57
guaiguai123456 发表于 2011-4-26 09:43
严重怀疑楼主的质疑精神,你既非专业人员,质疑的可行性有多高?
刚刚质疑了作者发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又质疑作者发在管理世界上的文章。而且,质疑也毫无理由,信口雌黄,我不知道斑竹为什么不删贴,还纵容你这样的人开展人身攻击。
你要真的有疑问,写一篇学术讨论的文章发到经济研究或者管理世界就可以了,再不济你发到什么商场现代化也可以讨论一下,不是这样阴暗地躲着对人进行毫无理由的攻击!
强烈建议斑竹删贴!!
第一,楼主是专业人员,只不过他的细分类别可能更接近财政分权而不是土地问题。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第二,楼主的帖子没有对具体的作者和机构进行攻击,这一点有别于一些“无端攻击”帖子。所以,我个人不认为需要删帖。

第三,质疑两篇论文,而论文作者恰好重复,这本身不算过错吧?楼主只是提出疑问,这两篇论文是否合适在中国一流期刊上发表。大家回应的时候是否可以把探讨论文水平放在第一位,而不要把作者的名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四,请允许我按照“阴谋论”的思路假设下(注意,这里是假设,请楼主和其他网友都不要对号入座),一个网友发帖质疑某教授,然后教授的拥趸就奋起反击。类似的事情在本版和在其他媒体上已经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了。在这个过程中,人身攻击才逐步显现出来。恕我直言,文-革结束30多年了,遗风仍在。

第五,论文发表了就是被读者评论的,教授出名了就要经得起社会的质疑。这一点,论坛一直支持和鼓励学术讨论,原则是“实事求是”。只要不是无端攻讦,我们应该欢迎对名人名作进行讨论、评价、包括批评。我举个例子,张五常和郎咸平就经常被人讨论,他们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很多。如果讨论是针对他们的学术观点和作品展开的,论坛绝对欢迎。当然,对于讨论中正反双方互相的谩骂和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论坛是坚决反对和全力制止的。希望大家在发表质疑的时候“有理、有力、有节”,作为学子、青教,不算知识分子起码也是半个知识分子,不要学泼妇骂街。


最后,如果大家的兴趣在于论文本身,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很愿意做抛砖引玉的工作。但是,如果诸位的目光集中于那几位作者的姓名,兴趣在于探究楼主发的目的,或者更关心如何捍卫和维护具体作者和作者所在机构的名声,那我只能很遗憾地说——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1:38:56
guaiguai123456 发表于 2011-4-26 11:02
只能说你水平差,马克思也三段论,斯密也三段论,怎么没见人家说了。
人没有自知之明是悲剧,缺乏知人之明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还躲在后面放炮,
第一,你希望楼主不要武断地判断一篇论文,可您也很主观地认为楼主水平差。楼主水平如何,应该有几个方面来衡量。我相信,如果他这么评价你,你也不会接受。

第二,三段论到底是否合适,特别是在当前的学术语境下,这本来就是值得探讨的。你觉得三段论没有问题,不等于别人也这么认为。马克思和斯密的历史地位在那里摆着,可针对他们学说的批评声音可不小,这个事实我们也要承认。

第三,匿名发帖不等于暗处放炮。您可以想一下,楼主已经说了在985名校读博士,假如他实名发帖,很容易牵涉到他所在的机构名称。在大家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下,个人对某几篇论文的质疑,会被演绎成某985高校对另一所有竞争关系的985高校的攻击。然后,事情就会变成一堆乱麻。他发两个帖子质疑两篇论文,已经引起了猜疑和不满,如果变成两个机构之间的较量,是否会更偏离学术讨论本身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1:42:39
选题很重要,内容思想也很重要。
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1:42:58
版主就是版主,见解果然高人一个境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3:10:46
Anonymous 发表于 2011-4-26 09:33
谢谢Dixit版主的质疑,
先声明一句,本人不认识两位作者,既不在北京和杭州工作学习,也不研究土地管理这个领域
(说实话,财政分权和土地管理本来也是隔了十万八千里)
是因为先检索到作者在《经济研究》上的第一篇论文后,让我大跌眼镜,
于是到他网页上去瞻仰一下其他作品,
发现都是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季刊这样的超级豪华刊物上
不禁好奇,结果这篇也让我失望了

学术讨论,还是不要纠结在动机上
就事论事比较好
既然敢发表在国内最权威的期刊上
相信作者也已做好了被读者质疑和点评的心理准备

再次声明,大家可以批评文章,也可以歌颂文章,不拘立场!
我不是质疑你,只是觉得正常的学术讨论,又不是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对事不对人,没有必要匿名。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匿名”反而会让人浮想联翩,偏离学术讨论的主旨。个人感觉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3:15:58
Dixit 发表于 2011-4-26 13:10
Anonymous 发表于 2011-4-26 09:33
谢谢Dixit版主的质疑,
先声明一句,本人不认识两位作者,既不在北京和杭州工作学习,也不研究土地管理这个领域
(说实话,财政分权和土地管理本来也是隔了十万八千里)
是因为先检索到作者在《经济研究》上的第一篇论文后,让我大跌眼镜,
于是到他网页上去瞻仰一下其他作品,
发现都是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季刊这样的超级豪华刊物上
不禁好奇,结果这篇也让我失望了

学术讨论,还是不要纠结在动机上
就事论事比较好
既然敢发表在国内最权威的期刊上
相信作者也已做好了被读者质疑和点评的心理准备

再次声明,大家可以批评文章,也可以歌颂文章,不拘立场!
我不是质疑你,只是觉得正常的学术讨论,又不是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对事不对人,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没有必要匿名。在中国这种环境下,那样做反而会让人浮想联翩,偏离学术讨论的主旨。
潜在的担忧可能是怕引起学校或者机构间的矛盾。这类事情也出现过。我个人推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3:16:47
看大家争论的挺激烈的,我也下载一个看一看,只粗略地看了一下,觉得论文在文字的表述上略显一般,但关键还是要看思想是否新颖,逻辑是否严密,分析是否合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称画家的人在街上卖字画,在一般人看来,他的字画就象狗爬的一样,根本就是一文不值。然而,有一天一位高官看到后,却大加赞赏,称字画是如何的好,多么的美。于是,周围的人们也就逐渐地接受了这种奇特的美(抽象美)。这一故事对于社会科学领域尤为贴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38# Dixit

谢谢夸克版主已替我解释了
因为按原来的ID搜索发帖和回帖记录,
很容易知道我是哪个学校的,不想挑起校际冲突而已
再说了,网上的ID只是个代号,如果我花几分钟重新注册一个马甲,跟匿名其实也没两样
你也不知道我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是谁。
所以纠结在匿名还是不匿名似乎没多大意义。
我是希望集中在讨论本身

如果哪一天,我在经济学或管理世界上发了文章
我也会坦然接受别人的质疑,这个没什么
文章发出来,就是给天下人看和点评的
如果两个匿审和几轮审稿都严刑拷打过了,还在乎别人多问两句吗?
没信心才对别人的质疑反应这么强烈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4:01:25
请允许我再说一句实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7:16:41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1-4-26 11:27
guaiguai123456 发表于 2011-4-26 09:43
严重怀疑楼主的质疑精神,你既非专业人员,质疑的可行性有多高?
刚刚质疑了作者发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又质疑作者发在管理世界上的文章。而且,质疑也毫无理由,信口雌黄,我不知道斑竹为什么不删贴,还纵容你这样的人开展人身攻击。
你要真的有疑问,写一篇学术讨论的文章发到经济研究或者管理世界就可以了,再不济你发到什么商场现代化也可以讨论一下,不是这样阴暗地躲着对人进行毫无理由的攻击!
强烈建议斑竹删贴!!
第一,楼主是专业人员,只不过他的细分类别可能更接近财政分权而不是土地问题。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第二,楼主的帖子没有对具体的作者和机构进行攻击,这一点有别于一些“无端攻击”帖子。所以,我个人不认为需要删帖。

第三,质疑两篇论文,而论文作者恰好重复,这本身不算过错吧?楼主只是提出疑问,这两篇论文是否合适在中国一流期刊上发表。大家回应的时候是否可以把探讨论文水平放在第一位,而不要把作者的名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四,请允许我按照“阴谋论”的思路假设下(注意,这里是假设,请楼主和其他网友都不要对号入座),一个网友发帖质疑某教授,然后教授的拥趸就奋起反击。类似的事情在本版和在其他媒体上已经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了。在这个过程中,人身攻击才逐步显现出来。恕我直言,文-革结束30多年了,遗风仍在。

第五,论文发表了就是被读者评论的,教授出名了就要经得起社会的质疑。这一点,论坛一直支持和鼓励学术讨论,原则是“实事求是”。只要不是无端攻讦,我们应该欢迎对名人名作进行讨论、评价、包括批评。我举个例子,张五常和郎咸平就经常被人讨论,他们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很多。如果讨论是针对他们的学术观点和作品展开的,论坛绝对欢迎。当然,对于讨论中正反双方互相的谩骂和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论坛是坚决反对和全力制止的。希望大家在发表质疑的时候“有理、有力、有节”,作为学子、青教,不算知识分子起码也是半个知识分子,不要学泼妇骂街。


最后,如果大家的兴趣在于论文本身,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很愿意做抛砖引玉的工作。但是,如果诸位的目光集中于那几位作者的姓名,兴趣在于探究楼主发的目的,或者更关心如何捍卫和维护具体作者和作者所在机构的名声,那我只能很遗憾地说——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
感谢版主的工作。
也提醒版主,论坛的学术监督不要有股歪风,学术不端只涉及论文抄袭功能,还没有开通学术评论版面吧。要学术评论,也要言之有据,不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至少得有一套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标准。否则,发帖人认为作者水平差,不说理由,随便质疑一下,作者就没水平了?众人就得随身附和,随它起舞?
如果以发帖者目前修养还没有办法理解作者的学术水平,那岂不是影响人家声誉。
作为人大论坛的版主,应该这样鼓励一些随意进行人身攻击,影响他人学术声誉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7:28:45
Anonymous 发表于 2011-4-26 09:47
请允许我再说一句实话:

如果我投这样一篇文章去《管理世界》,
相信1秒钟就会被编辑直接扔到垃圾箱里去!
呵呵,是会拒掉的,效率没这么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7:45:36
guaiguai123456 发表于 2011-4-26 17:16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1-4-26 11:27
guaiguai123456 发表于 2011-4-26 09:43
严重怀疑楼主的质疑精神,你既非专业人员,质疑的可行性有多高?
刚刚质疑了作者发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又质疑作者发在管理世界上的文章。而且,质疑也毫无理由,信口雌黄,我不知道斑竹为什么不删贴,还纵容你这样的人开展人身攻击。
你要真的有疑问,写一篇学术讨论的文章发到经济研究或者管理世界就可以了,再不济你发到什么商场现代化也可以讨论一下,不是这样阴暗地躲着对人进行毫无理由的攻击!
强烈建议斑竹删贴!!
第一,楼主是专业人员,只不过他的细分类别可能更接近财政分权而不是土地问题。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第二,楼主的帖子没有对具体的作者和机构进行攻击,这一点有别于一些“无端攻击”帖子。所以,我个人不认为需要删帖。

第三,质疑两篇论文,而论文作者恰好重复,这本身不算过错吧?楼主只是提出疑问,这两篇论文是否合适在中国一流期刊上发表。大家回应的时候是否可以把探讨论文水平放在第一位,而不要把作者的名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四,请允许我按照“阴谋论”的思路假设下(注意,这里是假设,请楼主和其他网友都不要对号入座),一个网友发帖质疑某教授,然后教授的拥趸就奋起反击。类似的事情在本版和在其他媒体上已经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了。在这个过程中,人身攻击才逐步显现出来。恕我直言,文-革结束30多年了,遗风仍在。

第五,论文发表了就是被读者评论的,教授出名了就要经得起社会的质疑。这一点,论坛一直支持和鼓励学术讨论,原则是“实事求是”。只要不是无端攻讦,我们应该欢迎对名人名作进行讨论、评价、包括批评。我举个例子,张五常和郎咸平就经常被人讨论,他们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很多。如果讨论是针对他们的学术观点和作品展开的,论坛绝对欢迎。当然,对于讨论中正反双方互相的谩骂和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论坛是坚决反对和全力制止的。希望大家在发表质疑的时候“有理、有力、有节”,作为学子、青教,不算知识分子起码也是半个知识分子,不要学泼妇骂街。


最后,如果大家的兴趣在于论文本身,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很愿意做抛砖引玉的工作。但是,如果诸位的目光集中于那几位作者的姓名,兴趣在于探究楼主发的目的,或者更关心如何捍卫和维护具体作者和作者所在机构的名声,那我只能很遗憾地说——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
感谢版主的工作。
也提醒版主,论坛的学术监督不要有股歪风,学术不端只涉及论文抄袭功能,还没有开通学术评论版面吧。要学术评论,也要言之有据,不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至少得有一套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标准。否则,发帖人认为作者水平差,不说理由,随便质疑一下,作者就没水平了?众人就得随身附和,随它起舞?
如果以发帖者目前修养还没有办法理解作者的学术水平,那岂不是影响人家声誉。
作为人大论坛的版主,应该这样鼓励一些随意进行人身攻击,影响他人学术声誉的帖子?
您的思路是否需要整理下?

第一,学术监督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给予更多的朋友学习和讨论的机会,这其中包括对已经发表论文的探讨。我说得很清楚,这样的探讨应该有理有利有节。您可以认为某个帖子的观点有偏颇,或者意见还不成熟。如果是这样,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与发帖人交换意见。但您的潜台词是,假如一个发帖人的“水平”不够,他就不能评价某篇论文,这似乎不妥。

第二,就事论事,楼主的帖子只是征求大家的看法,问问那两篇论文是否达到了一流期刊的平均水平。您认为论文好,只管给出依据来证明它们好就可以了。恕我冒昧,我没有看出楼主的帖子要故意诋毁作者和其所在机构,也不存在损害名誉的问题。如果这样说不清楚的话,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时候,我们确实不理解鲁迅,于是经常问老师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一定要摆在课文里。后来,我们长大了逐渐认识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是重要的,当有人要删除课文的时候,我们表示反对。人的认识是动态的,你总得允许人们的认识从不成熟到成熟。况且,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不会因为我们小时候质疑而受到影响,即使将来有人把它们从课文中删除了,我相信鲁迅先生积极的主张还是会被知识界铭记。同理,那些所谓著名学者的论文,既然刊发了,大浪淘沙,能被历史记住的文章永远会被记住,根本不用担心别人攻击。假如有人质疑就会影响到作者的声誉,那作者的声誉也太脆弱了吧?

第三,不要动不动扣帽子,现在不是40年前。您怎么知道发帖人的学术水平不行?您有证据么?如果没有证据,那才是“攻击”。我作为版主鼓励过谁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了么?您可有证据?没有证据,您这也涉嫌对我进行了“人身攻击”。但我不希望这样互相指责的内容充斥版面,我也不会把您的发帖理解为“攻击”,因为我知道您根本没有这个意图,对吗?

最后,我非常欢迎您从两篇论文的角度谈谈它们的优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假如您不想谈它们的优点,也可以谈谈您对财政分权、土地制度、中国经济增长等课题的理解。这样不就形成了讨论的氛围,是否更符合大家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7:46:51
43#
我怎么没觉得楼主攻击的意思啊,质疑一下就成攻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43# guaiguai123456

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了
6楼、10楼、32楼不是都说这文章不错吗?好文章自然会像金子一样发光的
搞不好最后大多数人都挺作者,让他们的学术声誉更高也不一定
我质疑只代表我个人看法,没有能力误导任何人
来这里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最起码也是个学士,教授、副教授应该也大有人在,智商和见识应该都是很高的
轻易不会被人忽悠

另外,我个人还有一个看法,文章没发表之前,百分之百是作者的私有物品
公开发表后,特别是发表在国内最权威的刊物上
那它至少也有一半的公共品属性了,别人不仅可以借鉴(当然要注明出处),也可以评论,你说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9 15:03:23
虽说有些论文的水平之低很多人确实可以看出来,但是我还是坚持一点,那就是批判的人应该给出具体的批判意见。

因为,既然看不惯学术不正之风,就应当以端正的学术之风来看待。否则很容易变为单纯的嘴皮子上的争论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审过稿,熟悉这个领域的人为何不做个意见出来呢?否则,在这里争论有什么意义?有几句话涉及到了文章的实质内容?

可惜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不敢乱发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