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好多研究区域差距或是地区差距的文章中,大多是以三大区域为标准。十一五提出了新划分办法,即有四大,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说是以前三大地区的划分已经不适应研究,区域划分过大,差距也被拉大。但是到现在我也没见哪位学者在研究时改用四大区域。不知各位对这种划分有什么看法,如果你们要研究区域差距你们会用哪种(现在很多也在用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另外,功能划分的提出被说是理论界的研究空白,它加重了人,空间和资源环境的作用,突出地理位置和比较优势,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环渤海、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中部区,总感觉中国划分的板块太大,
东、中、西和东北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划分
而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环渤海是强调都市群和产业的集中
两者是有区别的
那么泛珠三角又属什么呢?
自从提出振兴东北以后就已经变过来了
四大的划分是符合研究实际的
主要是因为东北的情况比较特殊
划为中部和西部都不是很合适
同时也有国家经济政策上的考虑
呵呵
四大板块我感觉源于温总理的发言
再说东北振兴的提法必须改变原有的三大区域提法
划分四块比以前的划分有进步,但实际意义不大。愚以为为了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划分为北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域和南部经济区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四大板块的划分还是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东北和中部六省的问题不同,东北振兴的突出问题的国企改革问题 ,中部六省突出问题是三农、市场化等问题,分开研究是比较科学的。
至于泛珠三角,是张德江提出来的,最近两年已经降温了,没有多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没有得到国家的积极回应。
打破纵向惯例,横向分三个区:珠三角-广东,港澳为龙头
长三角-沪苏浙为龙头
环渤海-京津冀鲁辽为中心
四大功能区,是缺乏经济学思维的地理学家的产物,有它先进的一面,考虑了生态环境,可是没有考虑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专业化分工。
如何划分?一个基本的问题,生产力的布局调整。正是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已经不在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范围内,但是,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即生产力的空间配置问题。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要素主义,不完全合适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实践。
功能划分的提出被说是理论界的研究空白,它加重了人,空间和资源环境的作用,突出地理位置和比较优势,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但是比较虚,落实到区域上难以实现
同意楼上的说法!
政策考虑:东部发展 东北振兴 中部崛起 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