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82 0
2022-01-20

4573.中子向质子的转化与中子星的荒谬

                          2022.1.20  

中子依附质子形成,由三百零六个巨光子组成,具有1836个电子质量;质子由一个正反光子,三百零五个巨光子组成,具有1834个电子质量。脱离质子,中子只能存在十五分钟,通过贝塔裂变转化为质子。贝塔裂变是中子中的一个巨光子裂变为两个负电子、一个正电子,一个偏正电荷光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为什么不是裂变为正负偏电荷光子,成为能量释放,而是巨光子中一个偏负电荷光子裂变为正负电子?我不清楚。可能前者会导致整个原子裂变为光子,核束缚不允许这种裂变。通过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对比,我们看到中子可以裂变为质子,质子不可能转化为中子。所谓“星球塌缩”将质子的核外电子压缩到核内,转化为中子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中子星不过是某些人的猜想。星系的形成源于正反物质形态的存在,它们的分子形态分别偏带正负电荷,对偶聚集才能组成统一体,成为星系。中子星显然不会与任何星球组成系统,形成磁场。独立的中子只能存在十五分钟,中子星可以存在多久?还有,星球的形成源于同电相聚,中子没有偏电荷属性,如何聚集为星球?联想到核电站事故中大量氢气的产生和爆炸,极有可能是中子外泄转化为质子形成的,因为中子的穿透力很强,会首先扩散到环境中,转化为氢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