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有温度的“畅聊早餐会”
就在前不久,安徽省公布了首批“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芜湖共有多道名小吃入选,其中,既有听了便能叫人垂涎的小笼汤包、虾籽面,也了闻到就让人寸步难移的炸臭干、荷香烧麦。
对于“吃货”们来说,一座城市的烟火气,莫过于从市井巷口传来的早餐吆喝声开始。但自2021年3月27日以来,“早餐”在芜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市委书记、市长会请谁吃早饭”成了芜湖市民每周必会讨论的话题之一。

安排在每周六早上的“畅聊早餐会”,时间不算长,一个半小时里,芜湖市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与媒体人、与人民教师等各界人士,边吃边聊,你一言我一语,“消化”掉成长的烦恼,“聊”来共赢的机会,也“谋”出发展的信心。
会前,真诚相邀;会中,坦诚相聊;会后,赤诚相交。早餐会谈的是发展,解决的是难题。
去年全年,芜湖市共举办了34场“畅聊早餐会”,一周都不落,架起了政企民直接沟通新桥梁,解决企业诉求112项,促进项目落地总额达300亿元。
“单从形式上,早餐会改变了过去服务企业的‘传统打法’,为的就是培植更肥沃的营商土壤。”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在此前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时说,“通过倾听交流,我们被企业家们追求延链、补链、强链的执着所感动,我们也会全力构建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亲’‘清’政商关系,为推动芜湖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条件。”
喝着牛奶或豆浆,吃着汤包或烧麦,席间无话不谈,不用推杯换盏,也不用寒暄客套,上来直入正题、开门见山,这种低姿态与亲和感,可见芜湖相关领导和部门确实是蛮拼的,变着法子创新服务方式。
“畅聊早餐会”声越来越响,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开在芜湖,还走南闯北,开到了深圳和北京。
03
有态度的“1%工作法”
前些日子,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全国48项典型经验做法,其中,芜湖市实施“1%工作法”全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名列其中。
这是对芜湖创新施策的一种肯定,亦是经验背后落地生效的鞭策。
所谓“1%工作法”,就是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利润的制约因素,逐一拿出降本增效措施,最终实现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
单从名称上看,1%略显单薄,但在基数庞大的基础上,并非易事。“1%工作法”的背后,需要的是为企业服务的100%努力。
为了精准掌握企业所需,芜湖以全市近2000户规上工业企业为重点,以占全市工业增加值80%的前300强企业和用人、用能、物流大户为样本,建立全市300户重点工业企业利润常态化监测平台,精准分析成本利润相关数据,切实为企业“对症下药”。
同样都是一个鸡蛋,从外面剥开是食物,从里面破壳是生命。
借力“1%工作法”,三只松鼠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700多家伙伴产品质量提升33.3%,生产成本降低20%,新增经济效益超1亿元;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66.67%,研发效率提升33.34%;信义玻璃(芜湖)有限公司浮法智能集控中心项目投入运营,每年可节约能源成本1.5亿元以上……
成效并不止于此。据统计,2021年,该项“能量包”累计为企业减、退、缓税80亿元,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万余亩,建设用地报批面积增长96.5%。

培育新动力,谋划新定位。
身为安徽第二城的芜湖,“紫云英计划”“畅聊早餐会”“1%工作法”等一系列“能量包”的效应,已经释放出来。新年伊始,就在安徽省两会闭幕的翌日,芜湖市紧锣密鼓地启动了“龙门行动计划”,为的是大力开展“上市管家”服务,推进更多企业股改上市。
很显然,这是芜湖市2022年派发的又一波“能量包”,正为芜湖发展积蓄更多动能。
藉安徽绽放之势,怀省域副城之志,芜湖,在起飞的路上步履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