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业活跃的五大派系,券商业厦大上财居首
私募业界:武大系、清华系和南开系
券商业界:厦大系、上财系
银行业界:西财系、五道口系
行业内圈子大致可以按老同事、校友和老乡来划分,其中前两类的圈子最为紧密,也可以称为派系,这些圈子往往通过定期聚会、MSN或QQ群等方式密切联络,交流信息。”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透露。
在国内私募基金最为集中的深圳,“圈子主义”正在私募基金行业内悄然盛行。
深圳证券类私募行业较有影响的共有“五大派系”,分别为君安系、大鹏系、武大系、清华系和南开系,这些派系的主要成员往往是私募基金的负责人或骨干管理层,均颇具实力;另外一些派系,如蔚深系等,随着派系成员的日渐“凋零”而趋于没落。
有私募人士表示,所谓“派系”并不一定涉及内幕交易等非法行为,只是业界人士为了拓展人脉、联络感情而逐步形成的。
五大派系
由于证券市场具备信息不对称的特征,出于信息共享的需求,“圈子主义”在证券类私募圈内应运而生。
“行业内圈子大致可以按老同事、校友和老乡来划分,其中前两类的圈子最为紧密,也可以称为派系,这些圈子往往通过定期聚会、MSN或QQ群等方式密切联络,交流信息。”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透露。
君安系被认为是深圳私募行业的第一大派系。据相关人士透露,“君安系”的代表性人物有深圳天马掌门人康晓阳、深圳尚诚资产管理总经理肖华、深圳某私募掌门人杨光启等等,“君安系旧将在深圳证券类私募行业最少有20人以上,且均为私募高管。”
“大鹏系”亦颇具实力,代表人物有:东方港湾总经理但斌,原系大鹏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经理;深圳万利富达掌门人胡伟涛,原系大鹏证券分析师。一位大鹏系私募人士透露,“目前大鹏系在深圳私募界人数也相当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君安系”与“大鹏系”的关系十分密切,相当一部分“君安系”的成员同时也是“大鹏系”的成员,如但斌在大鹏证券工作之前曾任职于君安证券研究所。“君安证券倒闭后,很多员工都去了大鹏证券,大鹏证券2005年初被关闭后,这些人一部分去了私募,一部分去了公募基金。”前述大鹏系私募人士说。
此外,深圳私募界还有很多学院派的新生力量,其中,“武大系”、“清华系”、“南开系”圈子最为庞大,且这类圈子成员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以“武大系”为例,深圳武当资产掌门人田荣华、副总经理易贵海,深圳金钟和投资首席执行官曾军、投资总监邓继军、研究总监彭迅、深圳南方汇金投资掌门人等,皆是圈中重量级人物。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清华系和南开系在深圳私募界实力亦非常雄厚,影响力堪比君安系,但相对而言比较低调。”
非主流派系
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原本在私募界叱诧一时的一些派系,随着行业的洗牌,逐步走向了没落,比较典型的有以原蔚深证券旧将为代表的“蔚深系”,和以潮汕系资金为代表的“潮汕系”。
一位私募界资深人士表示,“蔚深系当年被国家电网收购后,也有不少人投身私募界,但随后有一些人陆续转行,目前蔚深系在深圳私募圈内已经不多了,其代表人物就是龙腾资产的董事长吴险峰。”
“潮汕系”的没落则令人颇为感慨。据悉,2007年之前深圳私募业界有大量的“潮汕系”公司,但随后“潮汕系”公司大量进军房地产、创投等领域。“潮汕系大都不懂证券投资,因此都被洗掉了,现在他们做房地产和创投的比较多,但由于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现存的潮汕系私募通常盘子非常大,有几家都管理着超过 30亿元的资金。”一位私募界资深人士透露。
此外,还有一些学院派系,如“厦大系”、“上财系”、“西财系”、“五道口系”,实力也不容小视,有着“阳光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就是来自厦大。这些学院派虽然在私募业界影响相对不大,但在诸如银行、券商圈内可谓“主流派系”。据悉,目前“厦大系”与“上财系”在深圳券商业界从业人数最为庞大,且已形成固定的圈子,对于深圳的多数券商而言,这两大院校为每年招聘新员工的必选之地,“西财系”和“五道口系”则在深圳银行业界颇为活跃,据称,西南财大每年的金融学毕业生至少有五分之一选择在深圳银行业就业。
“在圈子内,你的价值就代表了你在圈中的地位,这种价值主要是指你的信息和人脉。”一位“厦大系”私募人士说。
深圳金融界厦大和北方高校比,缺乏联系
深圳是厦大结业生除厦门外,多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一城市。在会计和金融专业,一个班中甚至有跨越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深圳。
身为厦大深圳校友会会长的深圳广电集体总编纂陈君聪说,深圳有一种说法,没有厦大的结业生,深圳开不成证券公司,也办不成银行。深圳金融证券一半以上的主干来自厦大。
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和各大券商在深圳分部中有大量来自厦大的结业生。其中,宝盈基金甚至一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来自厦大,现实上,有一段时候该基金公司的高层全数来自厦大。宝盈基金也形成了每年往厦大招聘的老例。国泰君安在深圳的投资银行部中,也有相当一部门人来自厦大会计等专业。
在深圳,清华、北大、人大的结业生有更天然的优势。早期的深圳券商和基金、银行高管全数来自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这些从北京过来的高管们不可避免地对本部门有所倾斜。举个例子,宝盈基金根基都是厦大的,而易方达根基都是清华的。
而且一个很主要的特点是,这些北方结业的校友中的成功人物愿意出头签字召集学弟学妹举办讲座等勾当。深圳一位北大结业的驰誉创投人士近期还给北大的学生举办过讲座。在他的公司中,很多人都来自北大。短短两三年时候,他投资的企业已经跨越100家。
可是,厦大每年为深圳输进的结业生接近千人。厦大就业中心的数据显示,深圳是厦大结业生除厦门外,多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一城市。在会计和金融专业,一个班中甚至有跨越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深圳。
但因为校友之间缺乏慎密的联系,他们没能形成一个有用地影响投资界的圈子,其影响力也只勾留在潜力上。作为校友根基交流的曾经很是活跃的厦大深圳校友会的网站已经停止运行,最新的动静也是勾留在2006年。
一位厦大校友称,假如厦大深圳校友连系起来,足以影响整个深圳甚至全国的投资圈。
厦大的优势在会计:厦大葛家军
在注重会计和法律知识的投行,一些券商在深圳的华南投行分部招聘了大量厦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据国泰君安一位厦大毕业的投行人士透露,会计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银行。国泰君安2007年有一半都来自厦大,在兴业、华泰联合等券商界,活跃着大量厦大校友的身影。
精通会计知识和基本的财务分析技术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所必备的条件,而厦大的优势就是其特色而强势的会计专业为中国投资界输送了大量精通财务知识和技术的毕业生。
厦大的一位校长曾说过,我们培养不出一流的CEO,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流的CFO。正是基于厦大在会计上的全国专业优势和对华南地区的接近性,厦大校友在深圳才具有广泛的基础影响力。
厦大会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提到会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葛家澍。
厦大的会计专业在全国常年排名第一,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厦大是国内会计学专业名师汇聚之地。在中国最早的四名会计学博导(分别是财科所的杨纪琬、上财的娄尔行、厦大葛家澍和余绪缨)中,厦大独占两位。此外,潘序伦、杨时展、李宝震等近五十名国家著名会计学专业名师也都长期在厦大执教。
自1945年毕业厦大并留校任教,已年满90岁的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目前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 “第一”——“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是师从葛家澍的1994级厦大会计学博士。他曾任中国本土最大的创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CIVCFund合伙人、中新基金董事长,以及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等职。陈所在的东方富海是第一家有限合伙制的创投。
多年来,作为会计学科重镇的厦大会计系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目前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会计学研究,基本上是厦大人在支撑;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院长,大陆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都是厦大培养的博士;从北方的北大、清华,到南方的南大、上财,都有厦大会计人的影子。(根据证券时报和其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