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消费形式逐步改变,融资、提高估值、上市、扩张等叠满技能的新消费一时间风头迅速席卷各行各业,餐饮行业首当其冲,而如今,这些新消费似乎也开始滑铁卢了。
拿餐饮行业来看,近期看到很多新闻,不是哪家品牌裁员啦,就是哪家品牌又关店啦,哪家品牌又降价啦等等
新年伊始,按理说万物复苏正是发展大干一场的好时机,但今年的餐饮行业苗头似乎不对劲,开年就迎来了“滑铁卢”。此前2月17日,知名餐饮品牌文和友就被爆出大量裁员的新闻。据知情人士爆料,甚至有的部门裁员超过了60%以上,不过之后文和友也回应称,并没有大面积裁员,因为业务调整的缘故只是人员的正常调整。
 
同样的在文和友裁员风波的数天前,被称为“烘焙界喜茶”的新中式点心品牌墨茉点心局,以及喜茶本尊,都爆出裁员消息。喜茶同样被曝大规模裁员,涉及30%员工,其中职能部门裁员严重,门店拓展部门被裁50%,部分部门全裁,同时,还存在无年终奖或年终奖“延期发放”的现象。
不过双方也都很快予以否认,墨茉点心局创始人回应,“只是正常的部门调整,我们还在大量招聘中。”喜茶则表示,“年前少量的人员调整为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同时,员工的年终奖也均已根据绩效表现,于春节前正常发放至员工手中。”
事实上,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新消费领域的茶饮、烘焙、面食等赛道,确实又重新成为资本青睐的“风口”,高瓴、红杉、腾讯、IDG、美团龙珠、字节跳动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涌入。
喜茶、蜜雪冰城、和府捞面、墨茉点心局等新消费领域的品牌接连获得上亿元的大额融资,并在资本的助力下大举开店扩张,奈雪的茶更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新式茶饮首发股”。上市不久,2022年2月8日下午,“新式茶饮首发股”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称公司2021年全年录得收入约42.8亿元至43.2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约1.35亿元至1.65亿元。
 
那么这些网红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品牌之间不断加深的同质化与网红流量效应的消退。依托全国开店、广告营销、媒体运营的新逻辑,新消费品牌得以迅速打开知名度,但这种逻辑带来的传播及流量却并不能简单地与转化率、复购率等商业指标画上等号。
与此同时,市场的持续升温,使新消费行业普遍遭遇内卷:产品差异小、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等等,对资本来说,一条稳定且长期的盈利曲线才是关键。
于是,新消费领域的投资逐渐开始回归理性。“如果新品牌希望靠烧钱买流量、冲业绩来提升估值,那么这种玩法已然失效。”相关机构投资人表示,他们如今更关注新品牌是否有持续的复购率、能否吸引消费者主动买单、能否引发新一代的情感共鸣。
曾经红极一时的新消费品牌们,如今是迎来寒冬了吗?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