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不会摆脱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世纪前叶,我国老龄人口呈现递增趋势,并会在世纪中叶左右达到峰值,在本世纪最后五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背负着大约四亿老年人。从2001 年到2020 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2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 亿,与0-14 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从2021 年到205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从2051 年到2100 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 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从2005年的11%到30%,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如此迅速的后果就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相应社会福利事业准备不足,难以应对实际形势。1982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8个老年人,2000年要负担10.6个老年人,2025年负担18.5个老年人,2050年负担29.4个老年人。社会为赡养老年人所需的退休金、医疗费和各项福利费支出将不断增加,成为**一项庞大的财政支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老年人的体力要求较低,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是我国进行经济转型的原因之一。社科院调查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当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们拿什么来保证经济的继续增长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所以经济转型刻不容缓,至少应该在2030年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之前基本完成。
我国是在发展阶段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所以问题尤为严重。虽然如何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但是日本、瑞士等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果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2050年我国将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届时的老龄人口将为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就像前面所说的,如何在背负四亿老年人的情况下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尤其要注意就是我们之中大部分人将在2050年前后成为老龄人口,也就是说我们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许我们将会在本该退休的年龄上继续工作,我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国家的问题,它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富则民强,我们都应该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