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05 策略优化
1 全A小市值股票策略介绍
我们之前是在沪深300的成分股里选择股票,如果在所有股票中选择市值最小的股票,结果会怎样呢?
当然,为了避免买到容易退市的股票,我们需要加一个限制条件。
我希望所选股票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也就是净利润TTM大于0。
也就是说我们选择的公司至少在最近1年是赚钱的。并且这个股票不能是ST股或者即将退市的股票。
在这种情况下,我每个月挑选并买入持有市值最小的股票一个月,直到这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才会卖出。
2 案例分析
比如在2006年12月末,我选出来10只股票,那么就在07年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去买入并持有整个1月。
我会在1月31日收盘卖出持有的股票,并选出新的10只股票,在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去买入并持有,以此类推。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最终的收益有多少呢?我们还是要通过数据和Python来实现。
3 策略结果
运行代码之后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蓝色曲线代表策略净值
这个看似简单的策略从2007年开始,在扣除了所有手续费后最终翻了284倍。
年化收益也由原来的25%提高到了46%,最大回撤也有所缩减。
不过最大回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你可以尝试去进一步优化策略。
而当我们对比两个策略的资金曲线,你会发现不同的时间段它们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
2015年前全部A股挑选小市值的策略涨幅更大,但15年至今,沪深300成分股中选择的小市值股票反而更加优质。
这源于策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市场。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会同时去跑多个策略。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多点赞,或加我微信xbx1717交流。我们之后可以去讲讲多策略怎么跑、多策略选择以及多策略的轮动。
06 尾声
至此,我们通过A股指数当中一个固有的缺陷,带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交易策略。
其实类似的有趣现象和以此延伸出来的交易策略还有很多。
大家想看的话可以多多点赞,或加我微信xbx1717交流,点赞破100的话,之后就再出一期来聊一聊A股的其他有趣现象。
总而言之,我们要学会科学投资,不能只是主观的去拍脑袋,然后根据一些不准确的经验去做决策。
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