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项模型中,一次项系数的方向与显著性重要吗?
一、缘起
在跑回归的时候,我们常常出于各式各样的目的,构造交互项。但是,也常常面临着许多疑惑。po 主在日常生活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一次项不显著了 or 我的一次项系数方向变了,这可怎么办呀?”
在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基准回归中的一次项系数与交互项中的一次项系数,在经济意义上完全不一样。两者本就不具有可比性,下面做具体解释。
二、公式推理
我们先引入一个最简单的 OLS 模型:
Y=β0+β1D+ε
此时 β1=∂D∂E(Y∣D) ,其经济含义是 D 的变动平均会带来 Y 的变动。
我们在前者的基础上引入一个交互项模型:
Y=β0+β1D+β2X+β3D×X+ε
对 D 求导:
∂D∂E(Y∣D,X)=β1+β3X
在这种情况下,β1 的经济含义为:当 X=0 时,D 的变动平均会带来 Y 的变动。
在基准回归中,β1 可以理解为:对样本中一个典型个体而言,D 对 Y 的影响;而在交互项模型中,β1 则可以理解为:对样本中一个 X=0 的个体而言,D 对 Y 的影响。两者的经济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论文实例
下面举两个论文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1. 一次项不显著
下图是贾瑞雪老师 2015 年发表在 JEEA 上的论文,探讨了人脉和经济绩效在官员晋升中的作用。Connection 和 Growth 分别表示官员的人脉和经济绩效,Y 为官员晋升。

第一、二、三列回归结果显示,人脉对官员晋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第四列中,作者引入了两者的交互项。交互项系数显著,但人脉的影响不显著了。
这一点很好解释。当官员没有任何经济绩效时 (Growth=0),人脉对其晋升不具有显著影响。
这一结果非但不矛盾,反而相当符合逻辑。如果光靠关系,而没有任何工作能力,是难以升迁的。同样地,如果埋头工作,不经营好自己的人脉 (Connection=0),一样难以晋升。只有两手都抓的官员才更可能得到晋升。
2. 一次项系数为负
下面我们看一次项系数为负的情况。
以沈煜、孙文凯两位作者 2020 年发表在《世界经济》的文章为例,该文分析了污染信息公开对居民健康消费决策的影响。下图中,Public 是污染信息公开,P 是 PM2.5 浓度。

可以发现,在一、二列中,Public 的系数显著为负。如果我们直接解释为污染信息公开降低了家庭保健支出,这无疑是错误的 (也不符合现实逻辑)。
其准确经济意义是:当污染物浓度为零时,污染信息公开会显著降低家庭保健支出。这也符合现实逻辑。当我们不知道污染是高是低时,可能会花钱保护健康,以防万一;但是当我们知道原来空气污染不存在时,没必要进行个人防护,自然就会把钱花到其他地方,挤出保健支出。
总结
简而言之,当我们在模型中引入交互项,并发现一次项系数发生改变时,不需要太过慌张。因为一次项系数在基准模型和交互模型中的经济意义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没人点出这个问题,我们也不需要浪费篇幅。如果有人对此存疑,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好了。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
参考文献:
Jia, Ruixue, Masayuki Kudamatsu, and David Seim. “Political selection in China: The complementary roles of connections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3.4 (2015): 631-668.
沈煜,孙文凯.污染信息公开如何影响健康消费决策[J].世界经济,2020,43(07):9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