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有什么呢?人工智能会使市场更加集中。由于机器学习的特殊性,那些采用机器学习的企业更倾向于垂直联合以获取更多数据并削减机器学习的成本。根据这一理论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型平台企业对下游的并购趋势将会加强,而推动这种并购整合的动因将不再是争夺直接的利润或市场份额,而是争夺数据资源。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一个例子就是算法歧视。在传统的经济学中,由于企业的信息受限,一级价格歧视只在理论上出现。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借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企业将有可能对每个客户精确画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索价,从而实现一级价格歧视,获得全部的消费者剩余。即使企业不进行一级价格歧视,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二级或三级价格歧视,从而更好地攫取消费者剩余。
人工智能(AI)是信息科学领域最前沿的学科之一,经历60余年的发展之后,AI对医疗、交通、商业、航天、农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将推动信息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社会向智能化社会转型。
大数据、文字识别等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字的规模化自动批改和个性化反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减轻老师在作业、试题、作文领域的批改压力,实现规模化又个性化的作业反馈,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攻克领域,也是国内外众多企业看中的市场。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落地在自动化辅导和答疑子领域,这也成为了教师面授外的有效补充。下一代培训机构一定是智能型的机构,从大数据进化到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写识别、语音分析等技术的发展,让机器模拟人来答疑、服务成为可能,这类应用会越来越多。最初机器是用来辅助人工教学的,未来的趋势则是人辅助机器,而这个过程会一次次重塑未来的学习和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结合,比如构建和优化内容模型,建立知识图谱,让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更准确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容。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是分级阅读平台,推荐给用户适宜的阅读材料,并将阅读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文后带有小测验,并生成相关阅读数据报告,老师得以随时掌握学生阅读情况。
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也已经引入课堂管理。在上课期间,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学生面部表情的识别,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反馈给师生和家长,帮助老师“看见”学生的表现,并根据不同的表现进行下一步教学、互动、辅导的调整。不知大家上学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当老师扫视全班问“这道题怎么做?” 时,你越不会、越心虚、越希望老师千万别叫你,下一秒就越容易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是因为你的表情出卖了你!
根据科技发展的幂次级定律,AI技术的变革必将迅猛非凡。但技术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AI同样也是。 AI在伦理和隐私方面都存在着风险,如果应用不善,不仅不能为教育带来福音,还可能带来无尽的困扰。
首先是伦理的问题,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机器人是否可以具有情感,能否与人发生基于人的情感的互动?对这一点,应该持审慎态度。在人类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之前,不应该仓促地将AI置于伦理上的窘境。
其次,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掌握大量的用户数据。一方面,这种数据越详细、准确,AI越能提供精准的教育;另一方面,这些详细的数据一旦泄露,个人隐私将彻底暴露,会有极大的危害。再次,个性化的教育可能会扩大人与人的差别。传统的教育侧重标准化,会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AI并不是标准化的教育,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共性、塑造社会共同体意识不利。
综上所述,我们也要警惕AI在教育领域的非法应用,比如考试作弊。 AI用于考试作弊,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由此带来的巨大收益,必将吸引投机取巧者前赴后继地参与。 包括考试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魔高一尺就需要道高一丈,相关部门必须严防不法分子利用AI等高科技手段破坏教育公平,绝不能让AI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