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的性质(国富论学习笔记)
· 1、资产的划分
o 01 资产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消费,但资产的剩余产生投资的需求。
o 02投资的两种形态
§ 流动资产
· 生产 、制造、购买产品 通过资产的流动产生利润
§ 固定资产
· 不必再次流通产生利润的东西
o 03资产的划分:
§ 其一:仅供消费使用的资产,不产生收入或创造利润
§ 其二:固定资产,不用于流通,也无需更换主任,便可产生收入或利润。
· 劳动提供便利的、节省劳动成本的机器或工具或土地;
o 知识
§ 其三:流动资产,通过流通、更换主任而产生收入。
· 货币、食品、原材料、商品等
§ 总结: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目的一致,供消费资产使用,国民贫富也是由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产生的资产多寡决定的。
o 04 资产关于投资
§ 在一个安稳的国家里,一个有常识的人愿意用他的资产来追求眼前的享受或追求将来的利润。
§ 推出:投资的行业与消费的行业被当下国家的发展阶段决定
· 2、资本的积累
o 01 生产性劳动
§ 投入劳动对象上并能增加其劳动价值的劳动;
· 劳动者和雇主的价值添加到原材料的价值上
o 02 非生产性劳动
§ 劳动不能增加劳动价值
· 上自君主,下自官吏、军人,都不属于生产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不能保存下来,并且无法生产出来商品供日后购买。
o 03 个人资产积累
§ 节俭能直接引起资本的增加,而勤劳不能;
§ 节俭能推动更多的勤劳,更多的勤劳则能增加年产品的价值。
§ 有悖平衡的现象:奢侈浪费的人将勤劳的人的面包抢过来以供养懒散而不愿参加劳动的人。
§ 个人的节俭不但能够补偿个人的奢侈和肆意而为,而且还能补偿政府的浪费
o 04 社会资产积累
§ 社会财富增加:货币的增加不是导致国富民强的原因,而是结果
§ 国民财富增加
· 其一:增加生产性劳动者数量
o 增加资本
· 其二:提升所雇佣劳动者的生产能力
o 提升效率、分工合理
§ 节俭使社会资本增加 ,奢侈使社会资本减少
o 05 思考中国资本积累
§ 现象:中国素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土地肥沃,劳动者众多,但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阶段;
§ 原因:封建制度导致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劳动者工资低廉,不能创造剩余资产;
§ 结果:中国的富有长期处在制度限制的最大程度富裕,长期对劳动者的科间杂税使得人们没有形成资本的积累,商贸业不发达。
§ 历史分析:
· 其他王朝“抑商” 而惟独宋例外
o 宋初 太祖赵框胤就言“多积金 市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
o 后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
o 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 令众“政事之先 理财为急”
· 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 也是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母体 而宋代的经济突飞猛进 则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
· 3、资本的用途
o 所有资本都是为了维持生产性劳动,然而相同数量的资本所能推动的生产性劳动数量,却因用途不一样而不同。
o 资本的使用方法:
§ (1)用于购买天然产物以供社会每年使用和消费;
§ (2)用于制造和筹备天然产物,使之适用于目前的使用和消费;
§ (3)用于运输天然产物或制造品,将其从充裕的地方运往匮乏的地方;
§ (4)用于把天然产物分成较小的部分,以便满足需要这的临时需求。
o 资本使用的三个用途
§ 农业
§ 制造业
§ 贸易
o 贸易的发展
§ 人类繁荣的历程好像从来没有达到让人感到满足的程度
· 繁荣的时间过于短暂,以致于任何国家都无法获得足以投入以上三种用途的资本。
§ 贸易
· 国内贸易
o 交换相同的价值,每运做一次,能够补偿本国两个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
§ eg:东北的玉米运到上海,用上海得面包进行交换,可以补充两个行业的发展,东北的农业和上海的食品加工业的劳动力会得到劳动补偿。
· 对外消费贸易
o 对外贸易来讲,每运作一次,只能鼓励半数的国内产业和国内生产性劳动,另外一半鼓励了国外的。
· 运输贸易
o 本国投入的资本需要维持国外的生产性劳动
§ 外汇
· 国内的商品卖到国外,国外通过外汇买入,我国持有外汇,通过外汇可以买入其他商品,以此运作方式,便是商品的交换
§ 政治经济学远大目标
· 增长本国财富、增强本国实力。
o 首先鼓励国内贸易
o 其次鼓励对外消费贸易
o 最后鼓励运输贸易
o 总结
§ 决定资本用途的动机只有一个——个人利润
§ 资本投入到农业、工业、批发业、零售业要看那种用途能够创造最大利润
§ 农业一直不能提供很高的利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