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499 2
2011-05-13

两桶油报亏损要减税,国人该何去何从?

    文/维扬卧龙
  
  
    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两大上市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一季度报告双双亮相,与人们的预期相一致,两巨头都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但是在公布亮丽业绩的同时,两巨头也都没有忘记提醒人们注意更加详细的情况:炼油板块亏损。
  
  
    两桶油亏损吗?据两桶油自己报是亏损的,特别是在炼油这一块,很多炼油企业都关门熄业了,集团公司也快揭不开锅了;水都没得喝,只能喝茅台了;食堂吃饭萝卜都分段炒鱼趐了;员工买房都没钱,只能买2000元一平方的豪宅了;工资也穷得发不起,平均也就40来万一个人了;福利更是少得可怜,一月也就划到三五千的补贴了,都穷得实在没辙只能35升的油箱加45升的油穷对付了。
  
  
    两桶油亏损吗?也不尽然。4月份的中石油的年报去年净利润1400亿,日赚3.8亿元,海外资产未受损失,员工工资增长12%,中国石化2010年净利润达707.13亿元,同比增长12.8%,日进账约为2亿元,日子过得相当滋润,部下茅台都是几百万一次的进货,只是用来招待,吊灯照明都要千万才够档次,吃饭都要上万起才算有品味,日本地震捐资2亿元都觉得拿不出手,还要加上3万桶石油才觉得面子上过得去。
  
  
    中石油中石化都是世界500强前十企业,不仅在国内上市海外也有上市,每年都高额给海外投资者分红,有人说买了海外的两桶油股票,就等于买了聚宝盆,基本上就不愁吃穿了。这么说来,两桶油不亏损吗?也不是。两桶油自从在国内上市以来,股票价格从来没有高过发行价,极少分红,仅中石油一家3年60万股东被迫割肉离场。
  
  
    中石油中石化两桶油缺钱分红吗?也不是,仅去年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善后,每天能够高达2200万元,半个月就超过了3亿元,原以为中石油此次事件后会元气大伤,追究责任,减少开支,没有想到这点钱,中石油根本没在乎,渔民认为这一代人一辈子都清不完的油污,中石油半个月就宣布清污完成,为此还开奖金庆功大会,又发奖状又发奖金又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好像此次漏油事件是个正面的积极的事!这么有钱,能说两桶油亏损吗?
  
  
    事实上,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土地上,两桶油说亏损就是亏损的,他说什么就会有人相信的,赵高只能指鹿为马,和两桶油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等级的,赵高指鹿为马只不过为权势,两桶油睁眼说瞎话,可要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不是跟国家发改委要补贴,就是想要涨油价,无论是哪样都是掏全国百姓口袋来补贴他们。
  
  
    两桶油建议将在生产过程中征收的税收安排到消费环节去征收,更是没安好心,且不说这样是不是可行,就单单放到消费环节去征收,国家的税款流失是肯定的,两桶油多赚外快更是少不了的,他们35升的油箱加45升的油,到时要多赚多少钱,百姓平白又要多交多少税,去补贴两桶油啊?既然两桶油无力经营,一直亏损,为何不能放开,让其他人来经营石油呢?为何非要两桶油这帮人去承担这么大的压力,又给国民增加这么重的负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13 21:44:26

                                                                        让“两桶油”亏损吧
看看我们相关部委对行业协会的约谈,对外企的罚款,那可是很有效率的,不是闹着玩的。看看我们柴油汽油的涨价,那更不是说说而已的
日前,由于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联合利华被处以200万元罚金。而由**定价的汽油、柴油价格,在此前一个月勇创新高后,在4月7日0时继续攀登高峰,汽油上涨500元/吨,柴油上涨400元/吨。
当朋友让我对这两件事情做出评论时,我的反应只剩下出离的愤怒,而不是理性的经济学思考了。
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两桶油”的垄断问题,以及有关部委对市场价格的粗暴行政干预问题,包括我在内,太多的人已经说过很多基本的经济学道理了。但是就是如此浅显的道理,在现实中总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践踏,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学的行事原则真正成为了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当然不是英国人亚当·斯密一二百年前说的那只),决定着相关部门的决策。所以,在谈论这件事时,说道理已是多余——无论是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都知道这些道理。而我能做的就是“哭”了,为了渐行渐远的自由市场经济。
毫无疑问,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旧有的好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冒出来。石油、金融、电信等部门的垄断不但没有被打破,而且还越来越强(诸多的银行排名晋升世界十大之列,“两桶油”也经常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等等);而民企本就狭小的空间不断被挤压,继续像小强一样努力为了生存而奋斗;像小三一样的外企,则小心翼翼地看着相关部委的脸色,伺候着,时不时道歉着,诚惶诚恐。
在正常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做企业的人应该怀着一颗对消费者战战兢兢的心,因为消费者掌握着用脚投票的权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只要不对胃口,消费者可以直接走人,换一家店消费去。但是,当这家店“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时,消费者就没法这么洒脱了,这家店自然也不用对消费者的看法太过在意了,甚至可以随意涨价,这就是垄断带来的对市场经济的扭曲。
地球人都知道垄断是没有效率的,是不公平的。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对效率和公平之间如何取舍的辩论:有效率的方案经常牺牲了公平,而照顾公平的方案经常又缺乏效率。但说实在的,像垄断这种既缺乏效率又不公平的机制,是少有的几个遭千夫所指,被大家一致唾弃的机制之一——当然,这个“大家”排除了跟垄断相关的利益集团。
像“两桶油”这样的垄断为什么在我们国家这么根深蒂固,无法打破呢?有很多的原因,篇幅限制,我只想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它们的行政级别!它们的董事长都是部级,其他部委的头头也只是平级而已。官大一级才压死人,既然是平级的,对彼此的问题,相互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打个哈哈,打瓶酱油就过去了。
看看我们相关部委对行业协会的约谈,对外企的罚款,那可是很有效率的,不是闹着玩的。这200万是真金白银,联合利华要卖多少洗发水才能赚回来啊?
看看我们柴油汽油的涨价,那更不是说说而已的。
为什么两种企业会有这么不同的待遇?行政级别不同!这些民企、外企没有行政级别可言,相关部委对待他们,那就是官对民。不像相关部委对待“两桶油”,那是官对官,而且还是平级的官。
从这点来看,要打破垄断,先得取消相应的行政级别体制,让企业回归市场,让官回到**。不要让董事长前一分钟在面对股东谈如何为企业增值,后一分钟就抬脚去当了省长。
在这高通胀的时代,民生疾苦,民怨四起,垄断在短期内无法被打破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希望些什么呢?我真心希望我们以“两桶油”为代表的全民所有的央企们能把企业做亏损!
每次“两桶油”宣传自己成为最赚钱的公司一回,我就心疼一回:我们普通民众给他们抬起来的利润,给国外的股东哗哗地分红,明显的吃里扒外。我们民众已经够苦哈哈了,“两桶油”还要让我们这些应该是股东但是没有股份的中国人付出高价,漂亮了报表,给国外的富人股东们送钱。
相反地,要是“两桶油”亏损了,说明啥?说明他们的成本高,产品售价低。这为啥是好事啊?
在目前的垄断阶段,“两桶油”的成本高是既定的现实,不可改变。要让他们少喝点天价茅台?怎么可能!我对此不抱任何奢望。
所以,现在最好的让钱回归民用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售价,把企业做成亏损。企业亏损了,股票持有者就亏了,我们就可以赚了那些外国股东的钱,多划算呀。企业亏损了,我们用油的成本就下降了,物流的成本也可以有所控制,大白菜就不会从田间的几分钱涨到我们菜篮子的几块钱了。
“两桶油”的亏损才是真正还富于民的标志,也会是打破垄断,实行体制改革的另一个开端。长期的亏损一方面给我们民众现实的好处,另一方面,给国家带来改革的冲动,国家不能整天给他们贴钱吧,那只好让能干的人来参与这个市场,让民企、私企、外企这些效率高的企业参与,垄断也就被打破了。
说到底,我还是希望自由市场能够很好地回归和发展。让我们的期待从“两桶油”拿掉“最赚钱的公司”的帽子开始吧。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91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3 22:18:57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