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科学——实践的方法论摘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人的存在形式。人的实践是历史发展的,人的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以历史的步伐前进,创造性的发展了人的存在内容与形式,实现人类实质进步。
一;实践的内容与方式绝对真理通过人的实践成为科学,实践是绝对真理世界与科学间的桥梁。在经验及直观的时代,直观与经验具有科学性,其在各自的实践领域具有有效实践创造的质量。到近代实践发展出实验形式,具有对以往其他实践的发展性,实现确定环境与要素的矛盾行为,即实践质的结构稳定性,其内在矛盾关系具有定量的关系。
人类的基本实践内容有:直观、经验、实验、辩证、理想。通过探索、发现、创新、造就四种方式不断的发展。
科学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真理。近代科学其科学性在于实验性,有别于经验及直观实践。科学以实验方式发展,实验总会在改变要素矛盾关系下,出现新现象。比如虽然希格斯粒子,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内在的,或者没有内在的。但他的发现依然具有科学性,不仅仅是一个现象。
一个事物有没有科学性,并不是他在我们认知中处于什么地位,而在于其是否具有实验真实性。如一个企业制度是否科学,在于其是否可以被同质复制。就是人们是否掌握这种事物的矛盾关系——在质与量的两个方面变化上。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是如此,为什么是大多数人的主体实践利益?!为什么要不断改革?!就是说其实践的矛盾关系能够不断发现,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的科学性——实验性。
科学不是绝对真理,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如希格斯粒子发现是通过数学计算实验数据确定一样,并不是绝对数,而是概率数。因为世界总在你认为一切在掌握的实验领域,塞进一些偶然因素——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这是世界的无限联系性决定的,人类不可能真的制造一个绝对实验领域,而排除一切自然因素。
马哲本质不会认为自己高于其他学科,而是学习其他学科,作为一个方法、立场(因为人民实践主体,具有最丰富的实践行为。)。先是形而下,再形而上,再形而下。反复实验,验证,再创造。出现不受约束的质变,就出现新的发现。
二;实践本质及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生产、生活的本质与规律的实践,是真实的朴实。在时代,则是相对于一切浮华的批判。在因为分工产生阶级分工的时代,一部分人以浮躁的富有将自己定义为超人的地位,进行着超人般的自我定义,在精神上规定某种脱离人本身的虚无感。这些虚无的高级感是阶级优越性的一种历史的余毒。
定义伟大、光荣类似的词语,对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与规律来说,都是多余的。马克思主义者追求人类全体的解放,恰恰是他个人的解放。从本质上说,我们只是努力实现作为人的纯粹性。
人人平等的人格,在于他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价值本身是对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定义。人才具有的人格,实现这一内在的发展,才是真实的。人格自由,发展人的存在形式与内容,才是具有价值的。创造真实价值的人既是纯粹的人。这是至今最为先进的人格定义。
至于说高尚、伟大等词语都是对于旧世界的批判对比的定义,并不是人主体本身的内在。一个人发现、创造了对于人类有价值的事物,那么这就是作为人最大的成就。
比如分工不同导致对社会贡献的实用价值不同。有人从事粮食、有人从事机械、有人从事运输、有人从事管理,有人从事医疗,有人从事教育、有人从事财务、有人从事研发、有人从事思辨、有人从事交易、有人从事分配,有人从事开采等等。这些人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处于不同时代,经历不同的教育与家庭,先天生命体质与大脑有差异,处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中,社会关系差异极大,从业机遇各有不同,被动接受的条件与主动获得机遇决定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同,有大有小。
作为人,即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实现对象。每个人的实践都是独特的,具有意义的。作为社会人,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其参与的结果,不论是接受或者抗争或者创造新的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生产、生活的科学必然,是科学必然的。
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价值的人,才能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永恒的必然性,也因为其具有物质的必然性,所以其必然具有信息的永恒性。所有在历史中做出贡献的人,都会为历史的时空所记载。所有被掩埋的,只是技术问题,并不是必然。
那些唯心主义提供的虚伪高尚激励,在唯物主义者这里都具有,而且真实。唯一不同的是,阶级的分化造成大多数人穷困,我们需要认识所有人都富裕的社会是社会发展必要的、必然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其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