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快,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也带来了许多民生问题,其中生态环境和劳动力的就业就是比较重要的民生问题。环境规制的加强,的确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是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正常运行,从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就业的稳定。保障充分就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是ZF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大规模实施环境规制的背景下,厘清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如何保证环境保护和就业稳步增长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环境规制和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就业水平。本文首先在总体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从环境规制的空间效应角度,详细讨论了环境规制在地区内、地区间和地区总体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三个相关假设。在此基础上以我国2009-2018年大陆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下,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并且在研究样本内处于拐点右侧;在分地区层面下,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并且在研究样本内处于拐点右侧;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在研究样本内处于拐点左侧。这说明全国和东部地区能够保证保护环境和就业的稳定增长,即能够达到环境保护与就业的双赢,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很难保证环境保护可就业的稳定增长,即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环境保护与就业的双赢。在环境规制的空间效应下,环境规制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再将环境规制的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对应地区内、地区间和地区总体;结果表明地区内环境规制对就业产生抑制作用;地区间环境规制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地区总体环境规制在空间上形成合力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