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这么多人浏览和关心这个帖子,我就在最后多补充下吧。 这样行业基本就是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拿三个人的工资罢了(是全部到手的收入跟当地平均收入相比,是到手的收入,不是账面收入,因为提成和补贴是比工资多的)。
这个行业的收入不光是账面工资,要是真都靠账面工资的话,这个行业早倒闭了,其实能拉来业务是所里拿最多的,即使你不过CPA,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要是一年能拉到3个以上上市公司的审计或评估业务,别的什么都不用干,你全年的奖金保守过10万(还不用干活,虽然你账面工资可能还是不到1000元)。
有个帖子说CPA工资900(其实拿1500的工资,扣除后五险一金,基本也就这么多了,很真实),呵呵,很正常,我在山东的一个小城市淄博,跟日照经济条件算是差不多吧,所在的所在山东全省排名80左右,我们所里的人员账面工资(注会工作10年以上的)135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其实大家都很忌讳说的,我给大家透露的数据不敢说准确,但绝对真实)每月,辅助人员也就800(扣除五险一金后)左右,这个薪水确实是低于平均工资,感觉这个行业很围城,呵呵,可能是工资低的原因吧,很多人都在所里考完证就走了,三五年走一批,再来一批新手,用主任的话,就是所里给社会培养的很多人才,呵呵,不知道别的所实习给钱不?我们这里实习基本都不给工资的,爱来不来,没办法啊,现在毕业生太多了,应届生最大的特点是眼高手低(我想这是拿低工资的主要原因,很多活干不了啊,还总维权),来实习竟然还都找关系,那叫个无语……尤其是学财会经济的!即使不给工资,每年还有很多人来争着实习,所里招正式员工最起码也是2年以上工作经验(用领导的话就是应届生普遍眼高手低,人员流动大,创造不了什么效益,还漫天要价,就算能留住两年,等翅膀硬了也走了),很少招应届生。为什么这么工资低还能留住人呢,我想可能是主要是年底的奖金吧(这个奖金肯定是比工资多的),比如:一般项目经理在3万(多数在3万到5万之间,也得看部门效益啊)以上吧,全年能拿到手的保守4万。再有一点就是所里人员不用出去拉业务,因为个人没有提成,就是拉到业务也没奖金,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积极性,所里年纪大的人很多,上班时间:早八点,下午5点,周六和周末全休,很少加班。所里人员很多都是国企改制时候安排过来的人员,都等着退休呢!在淄博我所在的所,算是收入中等偏上的了,所里签字是额外不给钱的,章很多,轮流着用,大家拿部门奖金,比如CPA有证的系数是1,没证的助理人员系数是0.6,项目经理系数是1.4,再往上就是副主任,主任……,当然合伙人拿的更多,这个我也不知道是多少……
不是打击大家,我所在项目组的带队经理,今年60了,7月份就退休了,我看过他的名片,高级会计师,注评,注会,注税,还有几个别的证,干这行20来年了,一年也就4到7万吧,看来地域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最主要的是小城市业务就那多,人员却少不了不少,额外微型事务所很多,其实我们所人都加起来50多个吧(在职执业的也就15人左右,还有10个人是挂靠的,其余都是助理人员),就算是小所了,微型所更多,在淄博审计业务压价很厉害的,没办法,我不敢说我说的都是对的,但我敢说自己的经历都是真实的,收入跟地区有差异,仅供参考!欢迎跟帖留言!
额外补充下吧,其实工作中,企业人员没人会问你注会过了没?什么学历?至少我去过很多企业做审计、评估没人问这个,可能比较关心的是你们所有没有证券资格吧,主要是的是能干活啊,因为所在的工作中过了CPA一般也就四分之一吧,很多人员都跳槽走了,或者说走的基本都是主干。简单总结下,看来大家都挺关心收入的,就单笔业务我所在当地其余的所多数收入分配是这样的(因为都是同行,所以有些事大家都心照不宣):第一能拉来业务的拿的最多,大概占总收入的10%左右吧,第二就是干活的人员(其实跟你的学历是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其实都一样,能干活就行,最主要是能拉来业务,企业不会因为你是博士做审计,工资就多给些的,不信大家可以问问,做审计,硕士和本科刚开始待遇是一样的,我还没碰到全日制的博士也做审计的,机会成本太大了吧),第三就是领导了(一般是主任和副主任级别,他们所有业务都有部分提成)。所里不太喜欢找刚毕业的,有一个原因就是眼高手低,呵呵,领导都是这么形容刚毕业的本科生,我当地的房价城区新楼盘在6500左右吧,位置不太好的4000左右吧,就这个消费水平!像所里副主任这个级别的一年工资就付个首付,要是项目经理的话可能要2到3年的薪水才能付个首付吧,不知道别的所发奖金是否也要那等额发票,我们竟然要拿等额的发票,就是发多少奖金交多少等额发票。其实刚毕业的学生,需要补充的东西很多,大学里学的在工作中基本就是皮毛了,踏实干两年之后,收入自然增多了,这个行业的薪水增幅应该比别的行业增幅大,而且有3年以上执业工作经验,你到哪里都能拿到中等偏上的收入,大家看着办啊,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还是希望大家别总活在幻想当中了,其实我本来也是不想发这个帖子了(主要是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看见大家总生活在温床中,可现实是早晚要面对的,还是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吧?
给即将加入这个行业的筒靴的一点建议:如果指望着通过考试就能拿高薪,估计会让你大失所望,如果通过考试的过程中,把理论得以实践,我想这是你最宝贵的,现在从事这行的很少把它当成职业了,都当成会计进修学校了。
我刚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所里的副主任跟我说过一句话意思就是,过注会只能说个人资质还不错,有潜力,别的没有任何保证,还得靠你自己啊,所里很多人其实都有过了注会和注评,但只要有注评资格的,最后执业还是选评估了,呵呵,活少,收入比审计高些,所里注评给挂靠费一年4000元左右吧,注会是不给挂靠费的,我承认我是在小地方做这行,收入肯定少,不过还是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做人要厚道,看贴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