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467 0
2011-05-17
最近,听了很多的讲座,老师们都讲很多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自己就特别关注了一下,下面讲一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均衡作为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但是国际收支均衡可以说执行的最不理想,当然这与四个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和中国地方**作为功利性**存在必然的联系。

国际收支均衡从技术角度分析就是: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余额=0,中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正是经常项目余额>0,资本项目余额>0。

从一个具体的实例来看这一失衡现象:为了阐述的简便,假设只有一个企业A在和外国进行贸易。此处可以将A看做整个国家。
描述开始:企业A生产了一批商品到美国企业B,企业B支付A一笔100万美元的支票。A拿到100万美元的支票存款时,面临两种决策:

一是换成人民币,该方案的可行性在于我国1996年12月份宣布接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如此这般就会导致央行拿到了美元,放出了基础货币。央行拿到美元作为储备,拿这部分美元购买债券的收益小于美元贬值的成本,导致过多的储备为人诟病。基础货币通过银行放贷,土地财政等一系列货币乘数效应产生了过多的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央行为此不得不使用数量工具或价格工具忙上忙下。当然该方案也没有能够实行美元的有效回流,没有改善资本项目。

二是对外投资。企业A可以拿这笔钱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这样也有利于分散政治风险,不亦乐乎?当然这一方案实施的前提是外汇局对此没有管制。通过曹远征老师的介绍和网上的资料显示,这部分并没有管制(具体还请大家证实)。如果该方案能够实施,那么就会改善我国的资本账户,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一直发展缓慢,直到最近十年,中国**放宽了对外投资的限制,并且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对外投资,这符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当前,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邻国,以东南亚与发展中国家为主。目前大多数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国有企业牵头下推进,向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能源收购为主。

我的疑问是既然放松了限制对外投资的限制,为什么依旧发展缓慢呢?这其中是否意味着由于担心资本外逃等风险依旧存在管制?假如如此,这的确将会使对外资本支出减少,使国际收支更加不均衡。

资本项目顺差的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实现收支均衡,目前的政策阻碍有哪些?
人民币国际化在其中的意义是什么?

请坛友给予指点,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