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准备离开这个充满了太多感情的校园。还有许多话木有说。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再回首,望望上一年那个夏天,自然会有许多的感怀吧!乃成此文,希望给迷茫过,失落过,或者一直坚持着的那些同学一些启示。
汉青与我有一段美妙的际遇。我是一名学结构工程的学生,我在学习结构力学的同时对经济研究充满了向往,在本专业研究房地产的经历及经济学双学位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经济学理论,为之深深吸引了,对经济学的热爱与向往催生出我在研究生学习经济学的愿望。但是,由于自己缺乏深厚的经济学背景,一直担心自己无法获得转型的契机。由于本专业课程的压力,我花在经双课程上的精力并没有太多,这更使我缺乏底气。当时得知汉青要举办夏令营,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报名了。
     之所以选择汉青,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汉青对学生本科的专业并没有要求,她欢迎各种专业背景的有志于经济学学习的同学。这解除了我对自己专业与经济类差距较大的忧虑。第二,人民大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在国内是公认的,而汉青又站在人大经济学研究领域之巅,这符合我对专业性学术性的要求。第三,汉青的精英教育模式让我无比向往,汉青海报中透露出的气息充满了精英气质:小班教学,模式参照美国前15名大学设计,个性化培养……是汉青让我相信,即使没有本科的铺垫,也可以在汉青的三年学习后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栋梁之才!
初识汉青,要从夏令营开始说起。
      汉青就是一个大家庭。刚开始进入夏令营,我还有一些紧张,但与夏令营同学们的交谈中逐渐拉近了距离。汉青夏令营大家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英雄莫问出处,彼此惺惺相惜。在夏令营开营前的自我介绍中,我发现这些同学与我一样,本科并不一定学的是经济学金融学,他们有学数学、物理、化学、机械、语言等等。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汉青特别青睐理工科的学生,特别那些有理工科基础的同时,对经济问题感兴趣,并有卓越见地的同学!
轻松愉快的素拓比赛为营员间深入了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有幸担任了一个小组的组长,和组员一起突破了种种困难,最终获得喜人的比赛成绩。师兄们告诉我,在汉青的生活的确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还定期组织出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生活的快乐。同学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老师的指导和互动下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思想的成长,在这里的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是最近的,仿佛就是一位位学长学姐,与我们共享他们在学术上的心得体会。汉青的师兄师姐担任夏令营的辅导员,为我们7天夏令营的活动辛苦操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身为汉青人的集体归属感,仿佛汉青就是一种文化,一个群体的烙印。这就是汉青人,一群为了奋斗而忙碌,为了友谊而纯粹的追梦者。
      黄达教授对汉青人提出的要求是——要游走于中西方舞台之间。汉青拥有丰富的师资和社会资源。在夏令营期间,我们有幸听到了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吴晓灵女士、中金董事总经理李祥林博士、人民大学金融学泰斗黄达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洪翰教授的精彩演讲。每场讲座主题各异,内容精彩纷呈。汉青拥有非常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同学有机会接触到我国乃至世界上各行各业经济学的顶尖人才。汉青在每个暑期都会给同学安排下学期,邀请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来校讲学,给同学提供了难得的深入与经济学大师接触的机会,无论对同学增强国际视野,获得更好的出国深造申请平台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希望择业的同学来说,这里绝对是与各大投行、券商、基金、咨询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汉青及其前身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声望为其与各大公司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有志于在金融职场闯出一番天地的同学,通过这里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
      汉青人一群是严于律己的精英。令人难忘的,还有汉青的论文答辩环节,评委老师对同学的论文会提出诸多专业性的问题,有时甚至让答辩的同学喘不过气来。老师的尖锐提问体现的是对学术严谨的追求,而严谨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而之后的考试环节、英语辩论赛都表达了汉青对这些精英们的要求。精英需要磨练,汉青三年的学制和高强度的锻炼无疑就是很好的锻炼。没有困难与挫折,将无法体会成功的喜悦。
7天的夏令营过得充实而喜悦,从夏令营的组织和安排上就能看出汉青人对高质量的要求。选择汉青,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让我明白了“一切皆有可能”的道理;选择汉青,我将继续踏上征程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