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457 130
2011-05-18
才女马楠、哈佛少女刘亦婷以及那全才的黄思路都已嫁给了美国人,而韩寒成为了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昨天晚上认真看完00年录播的57分钟视频《对话》,突然想起刘亦婷来,想要了解她的现状,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发现还有个刘亦婷吧,进去看了几个帖子,终于知道她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代理大中华区,拿了美国绿卡,没有考上哈佛商学院,也没有回国的迹象。

本帖隐藏的内容

这让我又想起另一个人来,她叫马楠,曾经在克林顿来访时代表中国青年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而之后却嫁给了美国白人,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刘亦婷曾说要学成回国建设家园,而现状与之大相径庭,马楠貌似坚定地排斥美国,却生下了美国人的孩子。这样的结果不让人感到惊诧才怪呢。不过仔细想来,都是我们这个大环境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所致,就像看新闻联播时间长了,各位领导的表演也在我们的心目中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

  
  
并不是想要贬低两位女性,要把她们与那几个领导人放在同样的位置,我必然不会这样侮辱曾经是我偶像的可爱的姐姐的。可是,这样的言语与行动上的矛盾还是给了我们一些虚伪的印象,不过与新闻联播等的表演而言,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理解她们,虽然有些遗憾,毕竟我是个自私的中国男人。

接下来我又链接到另一个初中时期影响过我的女孩-黄思路。得知她北大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最近听说她也嫁给了白人老外。还记得她吗,曾经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全才的黄思路.

  
  
《对话》里面韩寒和黄思路面对面,也没几句话的交流,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羞涩拘谨,现在看起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10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来而消失殆尽。到底生活在那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第二篇、第一次读《三重门》时,我在上初中,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从纵向来说,非科班的才子墨客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权利,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其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观察其中的滑稽与失衡。

十年前,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光彩,满口的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都是吃人。

  
  
十年后,我怀疑这是央视当时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衬托韩寒是一个难得的合格人类。

  
  
十年前的社科院博导陈晓明,认为韩寒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

  
  
十年后,在陈晓明不遗余力地歌颂祖国时,韩寒却成长为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十年前的华东师大教授陈永明,认为社会应该把握韩寒、拯救韩寒。

  
  
十年后,社会已把无数学生把握成了房奴,而韩寒却在拯救社会。

  
  
十年前用来歌颂中国教育制度的黄思路,被主持人得意洋洋地请来反衬韩寒。

  
  
十年后,黄思路跑路去了美国,为白人相夫教子,而韩寒却在用文章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十年前那个会用ICQ以及OICQ的麻花辫妈妈,认为韩寒是只幼稚的土鸡。

  
  
十年后,她随着ICQ和OICQ一起消失在人海,而不用聊天工具的韩寒却话语传遍中国。

  
  
十年前那个司法学校的学生,认为韩寒的自由是太过分了。

  
  
十年后,他这批学生大概走上了工作岗位,结果司法没有自由。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叫贾连春。

  
  
十年前那个孩子喜欢昆虫的父亲,庆幸自己坚决不让孩子研究昆虫。

  
  
十年后,一代孩子的儿时梦想毁灭了,他们开始在泪水中嫉妒韩寒,愤恨命运不公。

  
  
十年前那个说韩寒记仇的人,认为韩寒的讽刺是一种报复。

  
  
十年后,韩寒用他的成长,让上面的每一个人贻笑大方,不妨说他确实记仇吧,他分分秒秒都在报复。

    要我说,社会宽容度如此之低,就说明这社会欠折腾,每有韩寒这样的人出来赏它一耳光,它就能长进一点。中国特色主流文化,无非就是对货物模式的追求,对个体权利的忽视,以及对不同声音的镇压。韩寒没有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个狠人,用他的行动生生把这荒唐制度撕开一条口子,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类的尊严。我没有资格评论任何人,只有时间才有资格,这期节目跨越十年所展示的诸多丑态,正是时间对韩寒的最生动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18 19:19:53
对话韩寒

王燕: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对话》现场和我们一起对话。我手上拿着一本书,这是一本卖了几十万册的畅销书:《三重门》。它连续几个月都位于排行榜的第一名,更让人关注的是它的作者是一个只有18岁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韩寒。现场跟我们一起关注韩寒的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晓明先生;还有一位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专门研究教育的教授陈永明先生,欢迎两位。

王燕:我想问一下两位嘉宾,你们听说过韩寒吗,什么印象?

陈晓明:听说过,当然非常吃惊,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能够写出这种作品同时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感到非常地吃惊和兴奋。像这种青年,在国外来说还是比较常见的他有一技一艺,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学校当中好象显得他不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其实韩寒会成为一个现象得益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的变化,如果说转回去十年前,我们市场经济没有这么发达,出版业没有这么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间,媒体没有这么大的对社会的支配力的话,那么韩寒要成为现象是非常困难的。

陈永明:韩寒这个现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价值观冲破是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如果我们把握的不好的话也许对社会造成另外一种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希望在提倡韩寒这个一技之长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一定的社会的规范。

王燕:韩寒成为一种现象之后有不少的中学生模仿他、崇拜他,但是也有很多人非议他、质疑他,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

陈永明:是不是应该首先我们教师反省一下自己?因为世界上70年代理想的教师是个技术员型的讲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可是到了80年代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学者型的你不仅管课堂还要管课外;到了90年代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观众1:今天我们之所以坐在这儿并不是去关注韩寒这个人,他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他的任何的事件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任何的影响。我们来讨论他就是说韩寒作为一个载体他表现了很多东西包括社会问题 家庭问题以及教育体制问题 王燕:这位观众也说到了一个点子上,我们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是韩寒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了,各种各样的媒体都在关注,他为什么韩寒会成为一种现象呢?

陈永明:每个人身上他具备了两种力量一种是建设力,一种是破坏力。建设力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传统的教育观、价值观。破坏力当中分为内发型的和外发型,内发型的是忧郁 自闭症现在的外发型的破坏力比如说破坏公物 越轨这种现象很严重可是我们现在教育又提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当中也带有一种破坏力。所以韩寒现象是不是带有一种创新式的破坏力现在我们社会好像对青少年身上这个破坏力关注比较多。

观众1:我只是想所谓三重门就是初中 高中 大学这三重门如果你不经过这三重门可能你永远是个毛毛虫或者是死掉或者是变成飞蛾,我觉得韩寒现在是这样的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

王燕:是这一位是上海萌芽杂志社的编辑胡玮莳小姐最开始您是怎么认识韩寒的?

胡玮莳:当时就是我们萌芽杂志社搞了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的稿子几乎是最后一天来的。要说我很幸运,韩寒的那篇文章正好是我看的,我当时看到了以后跟陈教授说的一样,震惊这个感觉。不得了这个男孩子才16岁,我当时的确是非常兴奋那个文章因为写的太老辣了很有那种钱钟书的味道。当然马上大家都服贴了,知道这个文章不是别人代笔的绝对是他自己写的,而且他的才能一下子就在我们那边得到了承认。

王燕:韩寒,刚才一直在旁边看着我们这个节目吧,那么多的观众朋友他们都不认识你,但是他们都挺熟悉你的是不是感觉到自己像个名人?

韩寒:没有,我土鸡。我一月份剃的平头,然后现在就这样子了。因为在学校里面不能留长头发嘛。既然走出学校,就弥补一下这个遗憾。听说北京比较冷,然后随便去借了一件。我喜欢足球、一些体育活动、还有开快车、摄影。退学后,一开始有些反对怕成天赖家里用他们的钱,多尴尬啊。
王燕:对你的将来有什么打算吗

韩寒:暂时还没什么打算

王燕:那要是钱花完了呢,你这个版税花完了呢?

韩寒:再说了,等花剩一万的时候再去想办法。

韩寒:总统可以四年一换,韩寒永远不换。那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生活积淀,不如他的深厚呢。

观众1:因为你的年龄没有他大,

韩寒:是这样的吗?那我想问你几岁了?

观众1:我三十岁

韩寒:但从你的话中,我似乎还听出来你的生活积淀还没我的厚。

观众1:是吗?我想如果就这个问题的话,你应该去跟我儿子对一下话。有可能的话 咱们可以在网上去聊天,因为我知道你也上网,是吗?

观众1:那看来你还没有真正地长大。

王燕:这两个人玩上了文字游戏。好,听听这一位。

观众4:您现在出的两本书都排到第一和第二名了,这是您确实是有这个实力。排到第一 第二,还是说确实是媒体在这里头起了一个特别关键的作用?

韩寒:一开始这书刚出来的时候肯定是媒体的炒作,然后后来就是凭实力了。

观众5:从我对看你的书还是看你曾经说过的话就觉着人嘛狂妄的,但是其实我从生活中其实我也挺狂妄的,所以我想看看这个狂。就是说人到了一种什么境界的时候可以有这个狂的资本?

韩寒:我觉得我很谦虚。

观众6:你认为学文学没必要上大学是吗?但是那个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知识的地方 大学重要的是有一个人文精神的熏陶。

韩寒:对 这是我说的。所以说我有时候可能会去去,但是不会去那里听多少的课。生活在其中未必非要有个大学录取我才能生活在其中,你平时这么进去的话没有学生证你就这么混进去没有人会把你治安拘留的。

陈永明:因为我是顺从了大人社会的价值标准,算起来还是算一个好的学生。可是我认为韩寒也是一个好的学生,因为他在一技之长方面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问题就是说他在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如何合群、如何跟共性的东西不要冲突得太厉害。冲突得太厉害以后,也许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方面的不稳定。尤其是信息化社会尤其社会不断地多元化、多价值观的当今社会的今天更要提与他人共存。如果不能与他人共存的话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上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我也希望韩寒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与他人共存。

韩寒:为了更好地与他人共存而且更多地与人共存所以我觉得你一个四年或者一个七年甚至十年泡在一个大学里面比较浪费时间,整天跟那些导师相处十年都可以做老婆了。

观众1:我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我看着他在上面手足无措我觉得他像一只烤鸡。

韩寒:现在土鸡升级了,我哪里看出手足无措呢?

观众1:我也从这个年龄里面过来,看到你坐在上面我感觉你有点惨。

王燕:前面我介绍你的时候我说你特别会弹钢琴,你也看到了我们给你备了一个钢琴,是不是先给我们表演一个好不好?

黄思路:对,就我吧。我好像是唯一一个中国大陆直接去然后去完以后还回来的。

王燕:你为什么没有留在美国呢?

黄思路:我想在这里上大学。

王燕:你来之前听说过韩寒吗?

黄思路:当然听说过一下红的发紫,对吧?其实我刚才看,大概没听清楚他说什么?大概就看他那个样子比我想象好多了,我来的时候特别害怕我就跟同学说你们就等着帮我收尸吧。怎么办呀?今天早上韩寒来的时候介绍我跟他认识的时候他一看到我就笑了,我觉得他笑的时候特别好看。

王燕:韩寒现在笑的很害羞。

黄思路:对,我特别喜欢看他笑,然后觉得他不像好像都有点不像报纸上报道的那样。韩寒这样说会不会破坏你酷的形象?

韩寒:没关系。因为她的钢琴真是弹的非常好,但是你如果从小就逼着她钢琴也练、小提琴、萨克斯、吉他一起来的话,她恐怕每一样都失败。

王燕:但是她不仅钢琴好,她成绩也好,写作也好还当过主持人还是学生会的干部。

韩寒:领导。每个人我觉得都能有他专的一面这是最好的,人家最容易接受你的。

陈晓明:我是这样看其实这两个年轻人我都是非常喜欢的,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 怎么说呢?黄思路,她可能符合了我们主流社会的一种想象,就是说小孩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确实她今后比较容易介入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毕竟是要把大多数的人统在一起,然后建成一个健全的能够一步步地有序地发展的这个社会。所以就要靠像黄思路这样被称之为全面发展的这种优秀的少年来使我们的主流社会能够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也反复说,像韩寒这样的特殊的或者我们叫他偏才也好怪才也好,他也是社会所需要的,否则我们这个社会就缺乏色彩了。恰恰需要韩寒这样的少年,他来刺激我们的社会不断地给我们现行的主流社会提出一种反思,或者说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尖锐的话题。

王燕:也就是说只有一个韩寒,但是还有一个黄思路。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丰富活力和希望所在。

陈晓明:他们之间构成了一种张力,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陈永明:我觉得他们两个挺有意思的,一个我们讲起来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既定的一个方针了,好像思路是我们工业化时代标准化人才的一个优秀的典型。而韩寒就是信息化 今后发展个性的当中一个突出的代表。

陈晓明:确实韩寒的成功,我觉得是非常非常的特殊。我觉得萌芽那位编辑小姐是做了一件非常大的好事,你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假定地说她没有发现你,第二个假定说出版业现在没有这么大的宽松度,第三个现在媒体如果不是对青年文化这么感兴趣,特别网络文化不是这么普及的话,你的成功也要打折扣。再一个假定说,经济不是这么发展,家庭给中学生的钱不是那么多,学生购买力不是那么强的话,这在五年前都是不可能。

教师:我是北京宏志中学的教师,人才是个综合素质的人才。那么韩寒很聪明,但是他现在我认为是有点畸形发展,没有全面发展。我希望你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这么一个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韩寒:关于全面发展我还是要说一遍,我那话说错了,我是自己打自己的巴掌。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然后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发现我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德、智、体、美、劳我品德就不说了,然后我坐在这儿也不像个弱智的样子,我们区里面一百米到一万米我都是第一名,至于其它的比如足球、摄影,我以前还学过素描、吉他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不计其数。好歹怎么算也是个全才了,而那些真正:数学都好、物理都好、化学都好,什么都好的那种三好学生,你拖出来,你给他一个照相机,你给他一个吉他,你给他一个什么他什么都不会。

观众1:我今年30岁,我也从你的年龄里面走过来,我也很喜欢文学,我当时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愿望:一个是要上大学时候学古典文学,再一个我就要学幼教。但是因为我们家是银行世家,我妈妈不允许所以逼着我学了金融,但是我上班只有三个月我就辞职了。因为当初不敢,我没有经济基础。但是今天你不一样,你成功了。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数学方面、化学方面、文学方面、物理方面、还需要演员、歌星这些东西这才是社会,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是,人才我说什么叫人才,不一定是大而全,对吗?一定要小而精才叫人才。

观众10:我觉得韩寒完全拒绝学校和排斥外界的这些环境和条件,我觉得毕竟是有点偏颇。 在今天本身中国的社会能够把韩寒同志请到我们的演播室能够让我们大家这样畅所欲言,这就像我们刚才陈教授所说的这是社会的兼容和松宽,假如没有这个环境那么我们今天这个节目就不可能存在。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有这种期待,但是你能不能够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拥抱生活用你的爱心用你的这种兼容性来面对着所有的人。我相信韩寒同志你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韩寒:谢谢。

王燕:可能韩寒你是不会考虑那么远,你不会想到你的未来。但是我在上海和你父亲聊天的时候,我觉得你爸爸他非常地在乎你,他在谈到你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面就在闪着一种光,他真的是由衷地为你高兴,而且他希望你的未来会越来越出色。这十几天我们栏目为了做韩寒这个节目,我们整天都在讨论韩寒,我们看韩寒的书,收集关于韩寒的资料,可以说韩寒已经成了一个,我们虽然不认识,但却非常熟悉的朋友。
我们听说你非常喜欢钱钟书的书,所以我们特意选了一套钱钟书的全集把它送给你,这一套全集送给你我们的节目到此结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19:24:33
好奇围观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19:27:57
过来看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19:30:29
得瑟  还要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19:31:51
aaaaaaaaaaaaaaaaaa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