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的户籍制度:离开本地出去讨饭也要被批准。(耳闻于周其仁的新制度经济学)
价格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农资价格、工业品价格。(耳闻于林毅夫的中国经济专题)
农产品价格管制。(张五常)
农民: 低收入水平上的纳税:交公粮。(曾坐着三轮车去乡里交公粮)
农村教育水平低下(民办老师的待遇可怜,其他教育资源的短缺…)。(在家乡的耳闻目睹)
获得贷款难度大。(父亲曾在农业信用合作社打工两年,家庭接触)
家庭生活的短缺(集体宿舍,夫妻两地生活)
子女教育问题(曾到圆明园小学支教一堂课,本校老师的眼神、课堂纪律、那个内向瘦
农民工: 弱的小孩的目光,让我感觉我存在于他们的世界之外)
社会歧视(那句“你真农民”)
医疗问题(不了解城市的合作医疗、医疗保险与他们是否相关,印象上似乎无关)
农民工摆脱了农民曾经面临的一部分问题(迁移限制、饥饿、低收入纳税),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从农民到农民工,是农民自己试图争取更好生活的自主选择,每到过年回家时,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家(也有不回家的),他们聚到一起谈论各自的打工情形,寻找下一年的打工门路,盘算家里的开支(子女教育等)。
在偏离城市、人均耕地面积不大(中国的普遍现象)和当地自然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农民工是惟一能获取更多收入的途径。
农民工,大多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或高体力劳动的工作,那些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也正是雇佣着他们。但好景不长,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通货膨胀等人为或非人为的现象最先伤害到的正是这些农民工。
奥运会,与农民工有关吗?姚明的扣篮是否会赢得他们的喝彩,刘翔的夺冠是否会换来他们的尖叫。
对于那些陷入贫困境地的人们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似乎跟他们无关。今年年初来校前,我的一个邻居喝农药自杀了,留下两个六、七岁的孩子和一个年仅三十多岁的妻子,他生活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因为我们的感官接触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的社会没有他们的声音。
‘平等’这个字眼跟农民无关,这个国家欠农民很多,农民欠这个国家什么?或许是农民素质低下,谈吐低俗,影响了市容,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等我听到某人高谈阔论“现在农民种地不仅不缴税,而且国家还给补贴”的时候,我就难以抑制我的愤怒,因为他的话似乎说明“农民要感谢国家,农民欠国家的情”,但他省略了“国家欠农民什么”。
我很喜欢《勇敢的心》。
还农民应拥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