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823 1
2006-09-26

前几天在本坛下载的:

      论文名称 Essays in behavioral finance.
      作者 Kumar, Alok.;
      学位 Ph.D.
      学校 Cornell University.
      日期 2003
      指导老师 Masson, Robert
      学科 Economics, Finance.        
      摘要
       In this study, using data from a major discount brokerage house, I
      examine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correlated trading activities
      and their style-switching behavior on stock returns. I show that the
      buy-sell imbalance in individual investors' trades ..........

上面这篇论文,我看到他用的关于 individual investor 的数据表,按照他给出的每个household平均交易频率,粗劣地试算了一下,好象他用的这个 major brokerage house 的每个月对市场的一个Stock贡献出来的成交量讲着是USD100,000左右,而市场一个Stock的成交量,每天都会在,几十万到一千万USD,甚至以上,就算美国有100个他说的所谓的MAJOR discount brokerage house, 把他们全部加起来,也会使到这样的investor的成交量太少,不足以影响或者Stock return呀,更不用说只用一个来研究。

说得简单点,我感觉怎么他用的数据,或者按他思路拿的数据,根本就不是每天Stock交易的主要成交量的来源,也就是说,不是影响Stock return的主要的力量。那这个研究的数据支持就变得不可靠了。

是不是我的理解或估算,或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请有研究这文章的老师,同学帮帮忙指出。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6 17:11: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26 18:47:00

另外,他的样品数据里,投资者的交易次数是在平均9次/年,好象感觉也是少吧,能有太多的统计意义?

还有就是他的 BSI 的计算,好象是要求要知道每个投资者的portfolio,而且要知道,在某个特定的时期里,对里面的每个股票交易次数和交易量,才能算出他的那个 Investor Sentiment 的BSI指标.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就会有很大的问题了吧.

为什么不直接到中央交易所(Exchange),直接知道全部的人,在任何的时间,进行着什么的买卖去定义呢?那不会就比一个brokerage house 要数据要好得多?那样定出来的指标,会是几乎无误的吧,我想.而且,你还可以定出很多很多非常有用的指标!

希望是我理解错了原文的意思.望各老师,同学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6 19:13: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