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015 7
2011-05-22
为何中国女性地位在宋朝之后下降?
李俊
   从秦到清这两千年以来,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并非一直都很低。宋朝之前,中国女性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地位。其实,宋朝之后,不管女性还是男性,社会地位都在下降,只是女性下降得更快一些。
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说到,“唐公主三嫁者三人,再嫁者二十七人。嫁过三回的有三位,嫁过两回的有二十七位。”所谓的“面首”是指男宠,语出《资治通鉴》。南朝第一个朝代的宋明帝的姐姐山阴公主对宋明帝说:“臣妾与陛下俱托体先帝,陛下后宫万千,臣妾独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帝乃为公主设面首左右三十人。”宋明帝答应了公主的要求,为她设置面首左右三十人。但是宋朝之后,就没有哪位公主敢向皇上提类似的要求。
宋朝以后,礼教就开始毒害人们。到了明朝,这种礼教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并且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要求人们坚贞不渝、始终如一的节操。对女人的要求就是,对丈夫要有一种忠诚与贞操。要求男人对君主,国家有一种忠诚与贞操。
这个文化观念影响下,个体价值意义被否认。不仅是女性对自己身体没有产权,即使男性对自己身体拥有产权也是非常有限的。君子等统治阶级地位得到提升,从而借之爱国的名义剥夺普通老百姓对身体的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妻子就是丈夫私有财产,所以是没有产权的。
所有子民都是属于国家的,一切要服从这个国家。就这样,他们被灌输爱国思想,从而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地位。其实,这两千以来,孔家店并不是一直都有市场的。孔家店能够垄断市场的时间不长,主要是在明清的几百年。
进入明朝,女性对自己身体没有产权了。没有产权,何来自由?因此,女性失去了自由,社会地位自然就会低了。为何当时女性无法通过解放运动获得产权?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阶级的打压,二是生产关系方式。如果一个女性在当时社会表现得另类,成本是惊人的。要知道,当时是农业社会,一切都要依靠土地。要是另类的话,必然受到家族的打压。一个弱女子,选择对抗的话,必然就会无容身之处。农业社会里,可不像现在可以出去打工。这种情况下,她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反抗的权利。
宋朝以后,个人地位就开始下降的。可以说,宋朝还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典范王朝。那时,公民还是很自由的。人们经常说唐宋诗歌,但是没有说明清诗歌,这就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对文化的控制。明清这两个王朝,右派被赶尽杀绝。其实,之前中国还是有自由派的。罗斯巴德在《自由意志主义在中国》一文中说,“道家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自由意志主义者,实际上相信**不干预经济或社会。”但是明清这两个王朝,朱熹等人文化成为这个时代主流价值。同时,这两个王朝又有禁海政策,直到鸦片战争被迫开放。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女性地位确实有所提高,这也是当时生产关系有关。其实,两性的地位都在提高,而不是仅仅女性。清末时到民国时期,女性确实有明显提高,所以出现张爱玲等才女。不过,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国和世界隔绝。这段时间,尽管**通过立法手段提高女性地位,女性名义地位看起是上升,但是真实地位却是下降的。
中国女性地位提高,主要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专业化分工,从而她们获得很多发展机会。事实上,这些年以来,女性地位比男性还要高。很多方面,她们享有特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绝大数女性都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当然,男性也是受益者,只是获得好处没有女性那么多。
可以说,明清这两个王朝,女性地位是非常低。男人并没有真正意义养过她们,她们要从事日常生活生产,诸如做饭、纺织、蓄养家禽等等。这些劳动所得都是上缴丈夫,然后等待丈夫第二次分配。作为妻子并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并不能说丈夫给的报酬低,自己就可以选择不干。
因此,很多人认为传统社会里,男人是养女人,这是一种误读。当时,妻子只是丈夫私有财产,所以劳动所得必须让丈夫来分配。表面看起来,一切东西都是丈夫给予妻子的,实际上是妻子用劳动换来的。
中国古代女性在长达几百年时间里,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简直不当作人来看,这是对她们非常不公平的。不过,现在女性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了。现在,很多女性把追求特权当作一种权利,这也是对男性的一种不公平。
不管怎么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性的地位还是基本平等。尽管相对来说,女性地位可能比男性高一些,但是由于竞争存在,不会偏离很大。
20115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2 05:52:38
现在的妇女地位如何?

压力之一:失业率高、就业难
压力之二:工作中的性骚扰
压力之三:婚姻家庭的脆化
婚姻的实用化与性的商品化



不知道楼主是如何得出最后的结论,可否有数据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07:15:51
好文章好文章好文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08:13:24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08:58:09
母亲节谈妇女:当前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社会环境分析
人民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109234491&bid=2

影响当代中国妇女人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社会压力



压力之一:失业率高、就业难
压力之二:工作中的性骚扰
压力之三:婚姻家庭的脆化
婚姻的实用化与性的商品化
妇女生存状态对社会的影响


早在八十年代就有研究者发现,中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的进展而上升,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妇女的地位出现了很不乐观的劣化趋势。根据世界上常用的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七项指标来判断(即妇女就业率、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男女青年就业比例、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职务比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中国除了妇女就业率为世界第一(56%)之外,其他六项指标均不理想;若按这些指标综合衡量,在世界上的160多个国家中,中国妇女的地位排列为132位。这些指标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妇女总体上的实际地位,但若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妇女的具体状况,则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中国妇女目前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李小江、唐灿等优秀女学者在妇女问题研究领域里贡献良多,我作为一位女性,虽然比较关心妇女问题,但以前除了写过几篇有关女性现状的学术漫谈文章外,一直未深入研究过中国的妇女问题。去年春天应邀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指定的演讲题目之一就是中国的妇女问题。我在搜集资料、准备讲稿时发现,中国目前存在的妇女问题非常严重,但并没有男性学者参与研究。难倒妇女问题的研究应该是女性学者的专利吗,难道全社会不应该来共同关心中国女性当前面临的痛苦和困难吗?希望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影响当代中国妇女人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社会压力

近几年来,中国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即妇女的人生价值取向改变了,由原来要求自我发展变成了从婚姻中寻找出路。这导致中国女性的自我定位发生极大变化。首先,妇女主要依照男性的要求设计自我的定位,如温柔美丽、善解人意、以男人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轴心、以她们所爱的男人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其次,自立自强的“女强人”不再被视为女人的成功典型,相反却在男性作者笔下的小说与电影中成为一种失败的社会形像,个个都面目可憎、非常可笑。[1]
第三,婚姻已被社会有意无意间渲染成女人成功的通道,不少女作者公开宣称,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第一次投胎,即所谓的“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则通过男人征服世界”。在各种传媒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的小女人文章,把一些用各种手法(包括不光彩的手法)钓得“金龟婿”的女人描绘为成功的典型。第四,关于隐私、外遇的报导、文艺作品蔚然成风,银屏上涉及“第三者”的故事十分流行,而且对“第三者”已由八十年代的谴责转而成为同情兼隐隐的赞美。有的电视剧乾脆将妻子描述成非常讨厌、毫无可取的庸俗妇人,而第三者却靓丽、善解人意,几乎成了将男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天使。这不仅仅反映出中国的男性文人将自己的潜意识化为银幕(或文学)语言,这些故事的走俏还表明社会的广泛接受度。更令人感慨的是,居然还有**文人公开撰文,认为梁晓声谴责第三者现象是观念落后、思想陈旧的表现,并声称第三者对当代中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中国女性从追求“半边天”的地位到“自觉”地回归男性世界的附庸地位,是不少中国妇女在种种她们无法抗衡的社会压力之下被迫作的选择。根本原因首先在于,改革前中国**对妇女实施保护性就业与保护性参政时,并没有将提高妇女素质作为并行之举;由于妇女的整体素质低下,使得她们一旦丧失政策性保护后就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胜。其次,面对转型期部份权贵的种种伤害女性的丑恶行为,司法系统并未采取真正的保护女性权益、维系两性平等的措施。例如,对“包二奶”、****行业等现象,一直未有效地取缔。这极大地助长了这些行为者的气势,构成了妇女不得不低头就范的制度环境。


……

妇女生存状态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绝非无足轻重的小事,它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一些专家认为社会安定与否和离婚率高低无关,这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估计。首先,婚姻家庭的脆化导致女性犯罪率上升。在这种脆化的婚姻关系中,受伤害者往往是妇女与孩子。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项调查指出,家庭破裂对女性心理的打击相当严重,会促使部份人犯罪。近年来该市法院受理了近两万件离婚案,近七成被判决离婚。一些迫不得已离婚的妇女采取了极端的报复行动;另一些妇女则陷入婚姻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又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自暴自弃,被人唆使、摆布,跟随不法分子犯罪。该报告还指出,近年来女性犯罪以盗窃、吸毒和抢劫为主,其中盗窃案最多,毒品案件则大有赶超势头,女性参与诈骗、营黄贩黄、拐卖绑架儿童、出售运输假币的案件也有增长趋势,女性利用职务之便经济犯罪的情况也时有发生。[17]


其次,婚姻家庭问题直接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率攀升。据对婚姻家庭问题日益突出的深圳市200名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调查,家庭结构严重残缺的占39%,家庭暴力现象突出的占44%。[18]
其他类似调查也证明了同样的事实。

第三,妇女问题不但关系到一个国家当前近半数的人力资源的素质,还关系到将来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方式是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其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据研究,劳动者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所带来的工资增长率,女性高于男性,这意味着投资女性人力资本的收益率大于投资男性人力资本的收益率,所以增加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有益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19]
据一项在危地马拉的调查,由于男性收入中的相当部份用于无效益甚至负效益的消费(抽烟、喝酒、嫖娼等),所以要改善家庭内孩子的营养,其开支往往主要来自母亲收入的增加。从女性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看,母亲的教育水平对后代的发育成长的影响,比家庭结构、家庭规模、收入、民族、父亲教育程度等都大。13个非洲国家在1975年至1985年间的数据表明,妇女识字率每提高10%,儿童死亡率就下降10%,而男子识字率的提高对此影响甚微。对25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和健康调查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母亲甚至只要受1至3年的教育,就足以使儿童死亡率下降6%。[20]


一句西谚云:“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拿破仑则说过:“法国的未来在母亲们身上。”如果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迫使女性在解放的道路上倒退,并剥夺她们的人格尊严,将来受到惩罚的绝对不只是妇女本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09:00:07
当前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社会环境分析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109234491&bid=2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