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把工作做到位》里读到的故事。
三个名校毕业生,通过校招同时进入一家快消公司做管培生。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腔雄心壮志,正是渴望做出一番事业的年纪。
但他们却被安排到了最基层的岗位,每天不是去门店帮忙理货,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
有人打开始就有诸多不满,觉得公司没有眼光、大材小用。
于是每天都溜到仓库偷懒玩手机,干活的时候能出三分力,绝不出五分。
另一个人呢,倒是什么也没多想,每天领导交代啥就做啥,到点就打卡下班。
最后一个人却干劲十足,每天一早就到店,晚上还要回公司加会班。
同来的两人都笑他太轴,说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熬完两年轮岗期就行了。
他无视这些调侃,依旧勤勤恳恳,每天睡前还会恶补一会儿行业和品牌知识。
轮岗结束后,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第一个人毫无疑问被裁员了。
第二个,依旧是个基层员工。
第三个,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安排接任了刚刚离职的销售主管。
这些年来,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
“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不是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过早地选择了安逸,停止了奔跑。”
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主角,一种是龙套。
很多时候,龙套这个角色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在心里淘汰了自己。
把工作当成贩卖时间,一辈子也就是个撞钟的和尚、沉默的螺丝钉。
把工作当修行的人,只会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永远在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