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波动率反映公司间波动率的差异,等于资产定价模型中不能被市场或行业解释的部分。在经典的CAPM中,指的是可以分散的风险 (diversified risk)或者非系统性风险。
关于公司特质波动率的度量,主要有两种方法:
(1):可以采用个股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和行业收益率)进行回归,得到模型的残差,残差的波动率即为特质动率;
(2):采用FAMA and FRENCH (1993)的三因素定价模型,得到模型的残差,其波动率即为特质波动率。
关于整个市场或行业特质波动率均值的度量,参见以下参考文献:
Campbell, J. Y., Lettau, M., Malkiel, B. G.,& Xu, Y. (2001). Have individual stocks become more volatile? An empiricalexploration of idiosyncratic risk. Journal of Finance, 66(1), 1-43.
关于特质波动率有两个比较有趣的发现。
(1)Campbell (2001)对美国市场过去40年的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有随时间上升的趋势,而总波动率基本维持不变。许多学者试图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2)具有高特质波动率的公司,其未来或者是远期收益率较低,这就是著名的特质波动率之谜,最近10年顶级的金融学期刊(JF, JFE, RFS, JFQA)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当然也有研究认为,高特质波动率导致高收益率或者与收益率无关,但最著名的当然是特质波动率之谜。特质波动率与收益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意味着特质波动率是定价因素,这与传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