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2794 4
2011-05-23
【科学时报】我说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共性问题


每年要评的论文、项目、成果一大堆,说实在的,真正感到有压力的,只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

可能是自己也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一路走来,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很看重,觉得其他申请人也会很看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自己手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因而感到责任重大。

评了几次科学基金项目,看到一些共性的问题,也积累了一点评审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指正。

从项目申请书来看,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是文献综述与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没有无缝衔接,我个人在评审中就发现不少此类问题。

二是项目的研究内容应该多少适当,研究目标必须大小适当。今年只看到一份申请书的研究内容不足,大部分研究内容都太多。在所有申请中,研究目标没有小的,都提得很大、很高。其实我更看重的是最有可能完成的有限目标。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完成、有限,都很重要。最后给出A的都是能完成的、具体的目标。

三是关键问题太多。1个项目解决1个关键问题就够了,少数项目会多一些,但个人觉得最多3个,再多就不能称作关键问题了。

四是研究基础不是该项目最直接的基础。几份申请书立论、内容、方案都很好,但为什么要给你呢?因为你已经在做了,有了一定的前期研究,有最直接的基础。建议申请者对一般的项目,尤其是初次申请的,最好是在进行了1/3以后再来申请。

从评议方法来讲,首先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没给评议人任何限制。我曾希望给个ABC等级的比例,后来觉得没有任何束缚,完全自由评议更好。

在评议方法上,我曾将拿到手的项目进行横向比较,但现在不比较了,因为我拿到的并不是全部项目,横向比较反而有失公允。

我评审时通常先认真看一遍,接着就网上评议。打C的项目一般都会先暂存,B、A都直接提交。

从评议结果,也就是给ABC的情况来看,除非有硬伤,一般我是不打C的,大家都不容易。今年C占30%,可能高了点,主要是青年项目C占比例较高。

所谓的硬伤主要包括一味图创新,老想另起炉灶,没有将自己的选题融入整个科学发展的长河;或者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不匹配;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积累不够,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与博士论文没有很好地衔接。

其中有个特殊情况是,去年刚给一个“牛人”A,最后他果然得到资助了,今年他又来了,每年只有4个月的时间投入研究,感觉有点多占多吃的意思。加上他的项目可上可下,我提了一大堆修改意见,甚至是颠覆性的,如重新组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但还是给了B,不能轻易置人于死地。

今年我评的项目中,得A的不多,只有1/5。多数即使给了A,也提出一些建议,甚至有很重要的修改。

最后我想说的是,申请人要严于律己,评议人更要宽以待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学术界的这一片净土!

(注:作者为匿名)

(本栏目欢迎项目申请者和评审专家来信来稿交流和科学基金有关的心得和经验。E-mail?押shzhang@stimes.cn)

《科学时报》 (2011-05-23 A4 科学基金)

链接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510.s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3 18:46:15
赞一个!国家自然基金真有这样的评委,我就放心了,可以认真准备,值得一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3 22:08:51
最后我想说的是,申请人要严于律己,评议人更要宽以待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学术界的这一片净土!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基金和课题申请专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606331

听着就很舒服,赞一个,希望这样的评审人多一点,这样的评审人,才像个“大家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5 17:29:00
自然基金还是比较公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6 20:11:27
自科相对还是比较难的,但也是相对较公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