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持续增加,风险也会越来越大,这类灾害更具有普遍性。在灾害发生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要整体考虑如何发展治理体系,在一个各类事件会造成连锁影响的风险时代,必须打破孤立思维,代之以系统性的综合方法,如增加保护气候的发展模式和投资,实施碳税政策,提升损害生态系统的代价,并大幅增加对提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投资,包括缩小早期预警能力的差距,这些将有助于减少灾害风险,也有利于提升经济。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科学可以提供帮助,设计可行的途径,测试可能的选项,分析各种选项的利弊等。但在复杂世界中存在太多变量,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难以预测的未来。因此,GAR2022特别强调要将人类已有的经验与科学家设计的全球模型相结合,谨慎地分析各类数据,以支持对各类系统性风险的理解并做出最优决策。
 
面对潜在的灾害,并非每个人都面临相同的风险,各地区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样的灾害对不同收入人口影响的意义也不相同。从统计分析数据看,风险最高的20个国家中有18个是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平均贫困率为34%。到本十年末,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灾害可能使多达1.32亿人陷入贫困。至关重要的是要积极采取行动,为所有人创造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未来,没有再拖延的理由。尽管各国都承诺要加强抵御灾害的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结果并不乐观,面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复杂现实,所选择的方案往往与表达的意愿背道而驰。
 联合国报告2.jpg
为摆脱“螺旋式自我毁灭”困境,报告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首先,在思维认知上,要改变对气候变化风险,生态系统代价等威胁的低估,提升对降低灾害风险所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积极意识;其次,加强整体系统设计,将人类面临风险时如何获取足够的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的因素纳入发展体系;三是政府和金融投资部门必须实现跨领域合作,帮助可能受到灾害影响的人们摆脱困境。具体而言,需要改变现有的治理体系和发展衡量指标,将可持续性、生态系统价值、对气候变化影响、理解和揭示潜在风险等一并作为投资体系需要考虑的要素,这关系到财务和治理体系的重构,核算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成本。如果资产负债表中不能包含生态价值、生命损失等因素,或评估周期仅以年度来核算,则资本投入和治理决策都将缺乏完整性,在应对潜在风险面前出现功能缺失,难以奏效。
 
从联合国GAR2022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对人类所面临各类系统性风险的分析;各国共同应对风险所达成的共识基础;对风险认知的短视思维及后果;在协调行动中存在的问题;改变现状所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为应对未来系统性风险所应构建的治理体系等,还包括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大量案例和信息,是联合国组织各方面专家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取得的高质量成果,也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应对风险与灾害的系统性报告,应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重视,并结合本国实际,采取积极措施和行动,为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切实努力。
 《中国气象报》
引自-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34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