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教授结合上世纪以来在经济学界出现的数学化思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张教授认为数学本来应该是经济学的工具,但事实上,经济学已经变成了数学的奴隶。在学界有很多不好的声音认为在数学上没法处理的经济学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他告诫同学们经济学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数学方法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反映很多真实的情况,比如说企业家对于市场的贡献。“削足适履“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来源:张维迎2011年5月5日演讲内容)
在经济学中数学难道能这样用吗
今天的经济学之所以误入迷茫,不在于对数学的使用,而在于对数学使用方法的不当,甚至为了包装的更像科学,为了数学而使用数学。这就有可能堕落成了一门数学游戏。数学的计算只能体现结论的“精确性”,但它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因为,结论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过程的严谨,更重要的是,还依赖于基础立论的的正确。从纯数学角度来说,地心说的数学逻辑演绎的精密程度丝毫不亚于哥白尼的日心说,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地心说的正确。
[详细]
茅于轼:经济学的数理基础是择优分配原理
我常讲,我的经济学是我自己发现的。这个发现过程就是推导择优分配原理的过程。我写的《经济学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一书就是用独一无二的方法解释了微观经济学。其特点就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用非线性规划讨论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得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从而建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详细]
郑风田:经济学怎么成了数学家们登入诺奖的阵地
经济科学终归是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深思远虑,权衡轻重得失,才能有一个合理又切实的结果。这必须是一个推理精确,逻辑严谨、周密的思考过程。经济学以效用、边际效用分析没有错,因为它确实“稍稍”触及了“人性”的基础,但是数学不能在无科学实证的哲学基础之上进行运用,这样只能带来对数学使用的责难,以及数学使用失去解释力。
[详细]